-
江宇舟:馬斯克和特朗普的蜜月期要結束了?
又過了半個月,便發(fā)生了本章開頭這一幕,工作時長從一年又縮短到130天。
而馬斯克的“辟謠”同樣耐人尋味。
時間上,他并非立即辟謠,而是在特朗普表態(tài)后又等了三天,須知特朗普、馬斯克,乃至萬斯、貝森特、盧特尼克……一群有著對沖基金經驗的人,不會不知道信息實時回應的重要性,尤其這種涉及“團隊估值”的重大新聞。拖了3天本就是一種態(tài)度。
形式上,他不是以公開聲明或采訪的形式,而是在社交媒體上對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駁斥馬斯克將立即辭職的回應,就寫了三個英文單詞:是的,假新聞。
而這條推文只是駁斥了馬斯克將“很快”辭職,那么一個月以后算“快”還是“慢”?
此外,萊維特在看似“辟謠”的同時,卻突然說了這么一句:馬斯克會在“完成難以置信的工作”后,“作為‘特殊政府雇員’離開公共服務”。
副總統(tǒng)萬斯緊接著也做了類似的表態(tài),他表示馬斯克在130天到期后將仍是“我和總統(tǒng)共同的顧問”,他離開后相關工作還將繼續(xù)進行。
這句“共同的顧問”就很有嚼勁。遙想去年底,特朗普和馬斯克出雙入對時,媒體曾一片“萬斯被邊緣化”的聲音,如今場子可算找回來了。
辟著離開的謠,最后落腳點居然還是“離開”。
微言大義,莫過于此。
這其中還留下一個線索:馬斯克的離開會在完成工作之后,馬斯克在采訪中也強調了他會在130天內把一萬億“赤字”給砍下來。
那么現(xiàn)在他做得怎么樣了呢?
二、“百日維新”的成果:一本欺負美國人算術不好的糊涂賬
現(xiàn)在一提到“政府效率部”,估計帶給大家的印象全成了裁員、削經費、砍部門。而要評價“百日維新”成果,我們需要首先明確,這場“維新”的目標到底是什么?
對此,在去年底推出“政府效率部”設想時,上文中特朗普給了個總目標:“一個規(guī)模更小、效率更高、官僚主義更少的政府?!?
不只是動人奶酪那么簡單。
也正因此,所謂的裁員與經費削減都應當是最為表層的任務,是服務于效率的具體措施,在推動上述工作取得進展以后,能夠導入最新的技術,重塑決策和執(zhí)行流程,并理順各部門的脈絡,發(fā)揮政府機器的集成作用,實現(xiàn)政府職能轉變,從而達到特朗普所謂的“效率更高、官僚主義更少”。
“政府效率部”內部就不斷有聲音零星地冒出這些愿景,譬如特斯拉的前工程師托馬斯·謝德就提出“人工智能優(yōu)先戰(zhàn)略”,希望政府部門能像“初創(chuàng)軟件公司”那樣,可以一邊“自動執(zhí)行”不同的任務,一邊收納其權限內的、與整個聯(lián)邦政府相關的數(shù)據(jù),最終實現(xiàn)大部分工作的自動化。
再比如特斯拉的獨立董事、馬斯克在DOGE的得力臂助喬·格比亞就認為,可以把硅谷經驗引入政府——“我們真的相信政府可以擁有類似Apple Store的體驗?!?
但是,通過這三個月來的信息披露,馬斯克團隊對除裁員與降費外的相關表態(tài),多集中于技術搭建與信息獲取,未見其他議題的深入展開,且即使是后者的相關信息,披露也如前文所說的“零星”。
或許有朋友認為,可以理解為工作剛剛開展,尚未來得及展開至此。
但這就會讓上一節(jié)所說的“離開”更顯匆忙和蹊蹺。
而且即使是裁員與降費,其中也是相當大的水分。
裁員方面,根據(jù)3月稍早前更新的明細記錄,已經號稱是裁減了十萬公務員,包括直接裁撤機構或裁員(約1萬人左右)、買斷計劃(7.5萬人)、削減試用期聯(lián)邦雇員(2.2萬)。最新數(shù)據(jù)則是累計削減了二十萬眾之多。
但結果已是沸反盈天,這不僅有離職者的抗議,還有大量法律和技術原因導致的“裁而復返”,諸如航空、核武、防疫等專業(yè)部門的人員“回爐”,諸如多個州的聯(lián)邦法院要求恢復解雇者職務的判決。
對于這樣的局面,馬斯克在最近的采訪里毫無“就是這樣漢子”的擔當,反而說出了一句中英文都能判為病句的自我開脫之詞:
“基本上幾乎沒有人被解雇”(Basically almost no one has gotten fired),離職人員都是“買斷工齡”后自愿離開的。
首倡者擔當至此,這項工作的前景可知。
特朗普也出面壓低了預期,在稍早前表示預計再過兩三個月政府規(guī)模就能“讓我們滿意”,暗示大規(guī)模的裁員即將結束。
削減經費同樣是一筆糊涂賬,由一開始承諾削減2萬億(至今仍是DOGE官網(wǎng)上的數(shù)字),再到對折為1萬億。由此分解出的每日削減開支,也在30億、10億里來回變化,截至3月中實際完成的日均削減額僅達到6.16億美元。
最近,馬斯克又聲稱他的團隊將按照“每周7天,每天節(jié)省40億美元”來削減開支,可是這明顯是按照一年削減1萬億美元的口徑來算數(shù),所以一到馬斯克如今強調的130天這個“時間段”就能“完成全部任務”,瞬間有了五六成的缺口。
說得不客氣點,如今這種數(shù)字游戲就是欺負“快樂教育”到連計算機都按不利索的美國基層民眾,在如此眾多的“張口就來”前,去計較哪個指標更嚴肅已經毫無意義。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郭涵 
-
果然,特朗普對中國船只動手了!
2025-04-18 12:07 中美關系 -
日本多地發(fā)生無差別殺人事件,我使館提醒
2025-04-18 12:05 日本 -
“有人覺得需要跪?毛主席曾讓國人讀不怕鬼的故事”
2025-04-18 11:53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美國把槍頂著各國腦門,誰還愿意跟它坐一條船?”
2025-04-18 11:35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撐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對華關稅
2025-04-18 11:32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全球最大礦企:全球經濟得靠中國
2025-04-18 11:03 -
想得挺美!特朗普威脅他國別買中國貨
2025-04-18 10:51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特朗普動真格?“ 已與顧問討論炒掉鮑威爾”
2025-04-18 10:41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靠中國,加拿大發(fā)上“美國財”
2025-04-18 10:04 -
怕談崩了,歐盟準備“留后手”
2025-04-18 09:26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幾經波折,美烏要簽了?
2025-04-18 08:45 烏克蘭之殤 -
“特朗普收手吧!中國又要領先了”
2025-04-18 08:38 能源戰(zhàn)略 -
一中國僑胞在拿騷遭歹徒槍擊受傷,駐巴哈馬使館通報
2025-04-18 08:16 -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發(fā)生槍擊事件,已致2死5傷
2025-04-18 06:36 美國槍擊案 -
魯比奧稱美國已向各方提出了“持久和平的框架”
2025-04-18 06:33 烏克蘭之殤 -
“中國學生對赴美留學遲疑,英國成了熱門地”
2025-04-17 23:57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
“特朗普認為歐盟在占美國便宜,別指望梅洛尼能談成”
2025-04-17 23:06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特朗普:鮑威爾趕緊下臺,總是遲、總是錯
2025-04-17 23:05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習近平同柬埔寨首相洪瑪奈舉行會談
2025-04-17 22:58
相關推薦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76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69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6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9最新聞 Hot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