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語”地位遭稀釋 “臺獨”都不打算說中國話了嗎?
關鍵字: 臺獨閩南語閩南語臺灣閩南語蔡英文閩南話臺灣文化部門七月初公告“國家語言發(fā)展法(草案)”,陸續(xù)舉辦六場公聽會。據海外網報道,在7月23日舉行的最后一場公聽會上,臺灣文化部門負責人鄭麗君宣示,將編列預算籌辦“臺語頻道”,訂定“臺語”及“臺灣手語復振辦法”,甚至研擬將把“臺灣手語”也納為官方語言,并要求語言文化的尊重“多元”。
此草案一出,立即引起外界的質疑。據臺媒《中國時報》24日報道,蔡當局打著促進“轉型正義”、“語言平權”的旗號,使臺灣長期處于主導地位的“國語”即將面臨漸遭“稀釋”、“去(單一)國語化”的命運。
臺灣校園中的閩南語成語(圖片來源:聯(lián)合報)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認為,其實今天在臺灣,出了臺北市的范圍,閩南語還是強勢語言,不必刻意去強調閩南語,沒有文化斷層的問題。因此,現(xiàn)實生活中并沒有特別需要用公家資源強化(閩南語)的必要。民進黨當局做這種動作,不能從文化的角度解讀,而是要從政治角度解讀。他認為,臺當局制定“國家語言發(fā)展法”本身想要的是“去中國化”,這是一種“文化臺獨”的做法。
天津南開大學臺港澳法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李曉兵則表示,臺灣文化部門這種做法是“打著發(fā)展的幌子,包藏特殊不可告人目的”。語言是重要的文化、政治載體,國家語言應是漸進“融合”的,但臺灣文化部門的做法是漸進“拆解”,是瓦解國家語言承擔的使命,是“柔性臺獨”。
在語言層面搞“去中國化”對于執(zhí)政的民進黨并非首次,早在陳水扁時期,民進黨試圖推動2003年“語言平等法草案”、2007年“國家語言發(fā)展法草案”兩度“立法”未獲成功。鄭麗君23日表示,將盡快將草案送行政機構審查,并希望下個會期送立法機構。
蔡當局這次大張旗鼓推進“國家語言發(fā)展法(草案)”,也引起島內網友的批評。有網友評論稱,孫中山沒有把粵語定列官方語言,蔣介石沒有將浙江話列為官方語言,李登輝陳水扁也沒有把閩南話列為官方語言,而蔡英文卻把她的“母語”客家話列為官方語言。
更有網友評論稱,閩南話、客家話都是中國地方方言,蔡英文上臺后搞的“客家委員會”卻將日語混入其中,謝謝變成“阿里加多”、對不起變成“斯里麻生”。后來,因外界廣泛質疑“客語認證詞匯資料庫”具有“皇民化”色彩,該資料庫已經下架重新修訂。
臺灣知名作家王豐則評論稱,如果蔡當局真要搞“文化臺獨”,即便把所謂“臺灣話”列入“國語”一種,那也不能達到“臺獨”的真正目的。除非,能夠創(chuàng)出一套新的文字、語言,去凌駕現(xiàn)有的“中國語文”內容。否則,訂立“國語法”這件事,根本是臺灣“臺獨”的“玻璃心”作祟,是一種無法抗拒統(tǒng)一大趨勢的無力,而又蒼白的隔海陳抗。(整理/李鵬宇)
- 原標題:“臺獨”都不打算說中國話了嗎?
- 責任編輯:李東堯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4“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90“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0“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評論 241最新聞 Hot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xiàn)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
想得真美!“美越協(xié)議這一條,旨在孤立中國…”
-
“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
“以色列和俄羅斯正進行秘密會談”
-
佩通坦基本盤還穩(wěn)嗎?泰國權力天平傾向何方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驅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