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科多:錯過電動汽車,中國就又錯過一次大航海時代
關鍵字: 電動車中國汽車汽車產業(yè)電動破局
電動汽車,顧名思義以電動機為汽車動力。電力和內燃機一樣,都是19世紀后期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產物,當然也會被考慮作為汽車動力。
1880年,愛迪生就曾試制過電動汽車,接下來的100多年,屢屢有人想把這種沒有尾氣排放,操作簡單的車型推向市場。限于電池儲量不足和油箱儲能有數(shù)量級上的差別,電動汽車的研發(fā)屢戰(zhàn)屢敗,只能在某些特殊場合使用。
進入新世紀后,電池的儲能密度快速上升。
一次充電,行駛數(shù)百公里成為可能,電動車的好處驟然顯現(xiàn)。從車輛構成來看,這不僅僅意味著替換了轟鳴的內燃發(fā)動機,還意味著不再需要復雜的變速箱——電動汽車通常不需要復雜的變速箱,就能滿足正常駕駛的全部需求。
在提供相似動力的情況下,電動汽車的電動機體積不僅相對汽油發(fā)動機體積更小,而且電動機不需要非常復雜的傳動系統(tǒng)就能給車輛提供足夠的驅動力。因此,車體布置可以不受龐大的動力總成束縛,不僅可以在車輛安全性能上進一步雕琢,汽車智能化水平勢必大大提高。
換句話說,在電動車時代,傳統(tǒng)汽車企業(yè)制造汽油動力總成的核心技術要靠邊站了。
考慮到近年中國霧霾天氣嚴重,電動汽車的前景廣闊,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東部??梢韵胂瘢磥?,數(shù)千萬輛汽車的年銷量將會有一個數(shù)字來支持卯足了勁要和西方寡頭爭高低的中國車企。2014年,習總書記在南方某汽車集團考察時強調:“發(fā)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正是對本文的精辟總結。
中國的電動汽車行業(yè)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近年來經常看到各個企業(yè)強調電動汽車時代的“彎道超車”或“換道超車”的效應。傳統(tǒng)使用內燃機的車企由于受制于原有供應鏈,在產品上很難擺脫原來歐美日本等國的建立的體系。而新興的電動車企業(yè)從汽車生產的源頭就可以著手建立自己的供應鏈和生態(tài)系統(tǒng)。
多家新興造車企業(yè)已經開始行動。比如拿地造廠:
如威馬汽車位于浙江溫州的一期廠房已經在建,今年年底將投入使用;樂視拿下浙江德清約679畝土地建設生產基地;蔚來宣布將在武漢規(guī)劃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園;就連一直表示不自建工廠的奇點,也與安徽銅陵簽署了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園項。
正如前面提到的,一個強大的車企必定有一批緊緊圍繞自己的汽配件加工廠,除了成產基地,這些中國的汽車新貴也在加緊打通自己的全產業(yè)鏈。
今年4月,曾一手操盤吉利并購沃爾沃、現(xiàn)任威馬汽車董事長兼CEO的沈暉更趁著“一帶一路”的東風連夜宣布成立一支規(guī)模達120億人民幣的全球產業(yè)基金,用于扶持威馬企業(yè)價值鏈上下游的伙伴。
電動汽車對既有汽車制造業(yè)秩序的顛覆意義不言而喻,在歐美電動汽車對傳統(tǒng)汽車的革命早已掀起。而中國總算和西方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更難能可貴的是,高層對這一點的認識幾乎同步:在2016年9月舉行的兩場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總理李克強明確了對中國電動汽車行業(yè)發(fā)展的全面支持,電動汽車行業(yè)終于迎來國家戰(zhàn)略層面的全面重視和力挺。
可以想見,隨著蔚來、威馬等新興車企的步步為營,中國全車電力化也是必然趨勢。而且中國新興的這些電動車企業(yè)和他們的內燃機前輩汽車人相比,擁有更強的國際化協(xié)作經驗,對全球資源的把控能力也更強。例如在威馬的投管團隊中,多半人員都是財務背景出身,其中6、7個人完成過全球并購項目。這支隊伍不僅管控著公司三千多個供應商,也讓威馬汽車背后的資金能夠支撐2至3款車的研發(fā)。
電動汽車,為全世界新興車企提供了一塊“新大陸”,一塊能相對抵消舊寡頭帝國“直屬領地”優(yōu)勢的新大陸。誠然新大陸上的車企競爭依舊殘酷:舊寡頭依靠資金、人員素質和車體技術等優(yōu)勢依然占有先機,但這份先機不像內燃機時代那樣難以挑戰(zhàn)。
希望中國車企能像當年跨大西洋英語移民,用自己的努力去抵消西班牙/葡萄牙等早期美洲帝國的優(yōu)勢,在電動車這塊新大陸上開拓出自己的世界帝國。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趙曉明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4“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90“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0“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評論 241最新聞 Hot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xiàn)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
想得真美!“美越協(xié)議這一條,旨在孤立中國…”
-
“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
“以色列和俄羅斯正進行秘密會談”
-
佩通坦基本盤還穩(wěn)嗎?泰國權力天平傾向何方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驅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