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見中外記者
最后更新: 2021-03-11 18:47:35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國家提出了要建設科技強國,但是我們也注意到目前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上我們還存在短板,甚至出現了“卡脖子”的情況。與此同時,我們還看到了一些急功近利的現象,比如在一些地區(qū),一些高新產業(yè)項目的大規(guī)模投入出現了爛尾。總理,請問您如何看待這樣的情況?未來政府在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方面還會有哪些新的舉措?謝謝。
李克強:多年來,我國在科技創(chuàng)新領域有一些重大突破。在應用創(chuàng)新領域發(fā)展得也很快,但是在基礎研究領域的確存在著不足。要建設科技強國,提升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必須打牢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這個根基。打多深的基才能蓋多高的樓,不能急功近利,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
目前我國全社會研發(fā)投入占GDP的比重還不高,尤其是基礎研究投入只占到研發(fā)投入的6%,而發(fā)達國家通常是15%到25%。我們下一步要加大基礎研究的投入,還要繼續(xù)改革科技體制。讓科研人員有自主權,很重要的是要讓科研人員有經費使用的自主權,不能把科研人員寶貴的精力花在填表、評比等事務上,還是要讓他們心無旁騖去搞研究,厚積才能薄發(fā)。講到這里,我想對青年學生們說幾句話,不管你們將來從事什么職業(yè)、有什么樣的志向,一定要注意加強基礎知識學習,打牢基本功和培育創(chuàng)新能力是并行不悖的,樹高千尺,營養(yǎng)還在根部。把基礎打牢了,將來就可以觸類旁通,行行都可以寫出精彩。
創(chuàng)新還是要依靠市場的力量。企業(yè)是創(chuàng)新的主體。“十四五”期間政府會繼續(xù)加大科技投入,同時要更多地依靠社會力量來加大研發(fā)投入,所以我們要增加“全社會”這個口徑下的研發(fā)投入。這就需要采用一些機制。比如今年我們采取對制造業(yè)研發(fā)費用投入加計扣除100%的措施,這實際上是一個稅收優(yōu)惠措施,就是想通過市場化普惠制的辦法,使企業(yè)投資研發(fā)有動力。當然,研發(fā)要靠人才,中國的人才資源是豐富的。我們一方面要讓領軍拔尖人才脫穎而出,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普通人也有上上智。這些年我們推動“雙創(chuàng)”,形成“眾創(chuàng)”局面,推動了應用創(chuàng)新,也給整體上的創(chuàng)新帶來了更大空間。
我們說科技要自立自強,科學家要發(fā)奮努力,這和國際合作、同行交流是并行不悖的。科學探索和發(fā)明、發(fā)現是需要合作的,需要共同努力。封閉不會有前途,斷鏈對誰都沒有好處。中國愿意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基礎上,同各國加強科技領域的合作,共同促進人類文明進步。謝謝。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記者:李總理,美中兩國關系在過去幾年跌入建交以后的低谷,中方高層官員多次表示這是由于特朗普政府實施極端錯誤的反華政策造成的,他們也希望,新任美國總統(tǒng)拜登政府可以撥亂反正。但是許多來自華盛頓的聲音表示中方的判斷和立場忽視了重要的兩個點,一個就是雙邊關系惡化是雙方的原因,而不是中方常說的責任完全在美方。還有一點就是在對華態(tài)度以及重大政策上,無論是疫情溯源還是香港、新疆等問題,美國的民主和共和兩黨其實是有著高度的共識。請問您對這種來自美國的觀點有何回應?尤其是在美中兩國將于下周在阿拉斯加舉行拜登上臺之后的首次高級別會談之際,中方會不會調整或者改變相關政策立場,推動雙邊關系的重啟和修復?謝謝。
李克強:過去幾年中美關系的確遭遇了嚴重的困難,給兩國和世界都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中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fā)達國家,和則兩利、斗則俱傷。中美建交40多年了,風風雨雨,能越過坎坷向前走,還是因為符合世界發(fā)展趨勢,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我們希望按照習近平主席最近和拜登總統(tǒng)通話的精神,就是要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互不干涉內政和內部事務,秉持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推動兩國關系向著健康穩(wěn)定的方向發(fā)展。這既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期待。
中美兩國歷史文化、發(fā)展階段、社會制度都不同,彼此相處難免會有矛盾、有分歧,有的時候甚至比較尖銳,關鍵是如何對待。中美兩國人民是有智慧、有能力的,雙方還是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地進行對話溝通。我們希望中美有多領域、多層次的對話,即便一時達不成共識,也可以交換意見、增信釋疑,這有利于管控和化解分歧。
中美兩國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有許多可以合作的領域。在去年多重沖擊的背景下,中美兩國的貿易規(guī)模仍然達到4.1萬億元,增長8.8%,我們還是應當把更多精力放在共同點上,去擴大共同利益。中美兩國作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對于維護世界和平穩(wěn)定、促進世界繁榮發(fā)展,都有重要責任。應該推動中美關系越過坎坷往前看,向著總體穩(wěn)定的方向走。謝謝。
新華社記者:總理您好!您一直強調要重視激發(fā)市場主體的活力,要發(fā)揮市場主體在經濟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現在有一些市場主體反映,在生產經營、公平競爭、市場環(huán)境等方面還有一些困難和障礙。請問今年政府將出臺哪些改革措施來助企紓困,讓他們煥發(fā)新的生機。謝謝。
李克強:去年我們推進改革,很突出的一點就是制定和實施宏觀政策時,圍繞市場主體的需求來考慮,助力市場主體脫困、激發(fā)活力,來撐起中國經濟的基本盤。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培育和發(fā)展市場主體。市場主體培育起來,就可以充分發(fā)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十三五”期間的五年,我們的市場主體增加了6000萬戶。去年在疫情沖擊下,后期快速恢復增長,現在市場主體總數已經達到一億三千萬多萬戶,而且去年個體工商戶又新增1000多萬戶,從8000多萬戶增加到9000多萬戶,帶動兩億多人就業(yè)。市場主體的活力激發(fā)了,活躍度提高了,這是政府推進改革的努力方向。
今年我們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還是要繼續(xù)圍著市場主體轉,這就需要繼續(xù)推進“放管服”改革,讓市場主體不僅生存,而且活躍。去年我們說留得青山就贏得未來,今年說留得市場主體的青山常在,就能夠生機盎然,使中國經濟的活力和韌性充分體現。所以轉變政府職能很重要的是要把市場主體應有的權限給他們,讓他們去發(fā)揮。對于審批環(huán)節(jié),我們要繼續(xù)減環(huán)節(jié)、減材料、減費用、減時限。一方面為市場主體減負,另一方面讓他們松綁,放開手腳去競爭。
當然,要競爭就應當是公平的競爭,就必須有監(jiān)管。管出公平、管出公正,這樣才能讓市場主體顯示真正的創(chuàng)造力。所以我們放管并重,創(chuàng)新監(jiān)管方式,加強事中事后監(jiān)管,這都是改革。我們支持“互聯網+”、物聯網這些新業(yè)態(tài),但是對于坑蒙拐騙、造假失信,或者利用新業(yè)態(tài)的旗號去搞詐騙、非法集資的,就要堅決打擊,因為把市場攪亂了,沒有公平,競爭就不可能持續(xù),就不可能展現更強的活力。
政府還要進一步優(yōu)化政務服務,為企業(yè)重質量、守誠信、精工細作去提高產品和服務競爭力來營造環(huán)境。對于政務服務中那些涉及企業(yè)、人民群眾經常要辦的事項,要努力做到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讓市場主體有更強的活力,社會有創(chuàng)造力。謝謝。
- 原標題:直播!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
- 責任編輯: 林鈴錦 
-
李克強談市場主體:要讓他們松綁,放開手腳去競爭
2021-03-11 18:16 中國經濟 -
李克強:希望中美有多領域、多層次的對話
2021-03-11 17:51 中美關系 -
這些年身披“皇帝新裝”的BBC,其實很low
2021-03-11 17:51 BBC那些事 -
何時可以異地報銷全部看病費用?李克強:明年年底前
2021-03-11 17:33 養(yǎng)老與社保 -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fā)言人就全國人大涉港決定發(fā)表談話
2021-03-11 17:31 香港普選 -
李克強:始終堅持愛國者治港,也是為確保“一國兩制”行穩(wěn)致遠
2021-03-11 17:29 香港 -
李克強:今年在制定宏觀政策時,依然堅持就業(yè)優(yōu)先
2021-03-11 17:05 中國經濟 -
中國經濟增速可達8%?李克強回應
2021-03-11 16:59 2021兩會 -
中方是否愿再次接待專家組訪華?李克強回應
2021-03-11 16:53 2021兩會 -
進口汽車配件,陽性
2021-03-11 16:15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讓總書記牽掛的玉樹,現在怎么樣了?
2021-03-11 16:14 2021兩會 -
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爬坡過坎”,工信部出臺具體舉措
2021-03-11 16:10 新能源汽車 -
林鄭月娥表態(tài)
2021-03-11 16:08 香港 -
中聯辦:完善選舉制度將推動香港走向長期繁榮穩(wěn)定
2021-03-11 15:58 香港 -
外交部:要求美方摒棄冷戰(zhàn)零和思維,停止干涉中國內政
2021-03-11 15:28 中美關系 -
關于完善香港特區(qū)選舉制度的決定,高票通過!
2021-03-11 15:27 香港 -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
2021-03-11 15:01 2021兩會 -
楊潔篪、王毅將同美方舉行高層戰(zhàn)略對話
2021-03-11 14:31 中美關系 -
中紀委:斬斷“神醫(yī)宇宙”利益鏈
2021-03-11 14:16 -
“總書記連吃活魚都替我們想到了!”
2021-03-11 12:31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相關推薦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4“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90“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0“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評論 241最新聞 Hot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
想得真美!“美越協(xié)議這一條,旨在孤立中國…”
-
“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
“以色列和俄羅斯正進行秘密會談”
-
佩通坦基本盤還穩(wěn)嗎?泰國權力天平傾向何方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驅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