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踏訪武夷山,為何關注這些“園中之園”
最后更新: 2021-03-23 15:41:25
生態(tài)茶園:插上科技翅膀 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武夷山,既以“奇秀甲東南”的自然景觀聞名,還以盛產烏龍茶和紅茶著稱。武夷巖茶連續(xù)四年蟬聯(lián)中國茶葉類區(qū)域品牌價值第二名。
△武夷巖茶種植區(qū)(總臺央視記者王朋、孫開彥拍攝)
燕子窠生態(tài)茶園位于武夷巖茶核心產區(qū),占地1000畝。3月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察看茶產業(yè)發(fā)展情況。
△燕子窠生態(tài)茶園(總臺央視記者張曉鵬、馬立飛拍攝)
燕子窠生態(tài)茶園的武夷巖茶以水仙和肉桂兩個品種為主,坊間有“醇不過水仙、香不過肉桂”的美名。說到當?shù)匾虿柚赂?、因茶興業(yè),不能不提“一個人”和“一項制度”。
來自福建農林大學的教授廖紅,今年52歲,除了黨的十九大代表這個身份,她還是帶領燕子窠生態(tài)茶園走向綠色高質量發(fā)展的農業(yè)科學家。
△廖紅(中)曾是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總臺央廣記者潘毅拍攝)
2015年,廖紅帶領團隊嘗試在茶場套種大豆、油菜,利用大豆生物固氮效果作為“綠肥”,油菜開花后就地回田,補給土壤磷和鉀。這一嘗試得到了大自然的豐厚回饋——茶青產量保持穩(wěn)定、茶葉品質持續(xù)上升。2017年,燕子窠生態(tài)茶園開始運用廖紅團隊這一成果。
△油菜花在燕子窠生態(tài)茶園盛開(總臺央視記者章猛拍攝)
廖紅團隊來到燕子窠,得益于科技特派員制度。這一制度的誕生地就是福建南平。
1999年2月,南平市選派225名首批科技特派員到鄉(xiāng)村開展農業(yè)科技服務。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在專題調研后,在《求是》雜志發(fā)表文章,指出這種做法是對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創(chuàng)新農村工作機制的有益探索。
△茶園中的太陽能殺蟲燈,有效減少病蟲害發(fā)生。(總臺央廣記者潘毅拍攝)
2019年10月,在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周年之際,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堅持把科技特派員制度作為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服務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工作進一步抓實抓好。從福建南平的“星星之火”,到全國推廣的“創(chuàng)新之花”,科技特派員制度展現(xiàn)強勁生命力。
△這是當天下午與總書記見面的多名科技特派員和茶農。(總臺央視記者章猛拍攝)
朱熹園:朱子理學 一窺堂奧
在武夷山,你既可以領略世界遺產的奇秀風光,又能感受厚重的歷史文化。
1999年,武夷山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一項重要評定依據(jù)是:武夷山是朱子理學的搖籃。朱子,就是與孔子并稱的儒家思想代表者——朱熹(1130—1200)。在他的71年生涯中,有40余年時光是在閩北和武夷山度過的。
△朱熹園(總臺央視記者王朋、孫開彥拍攝)
3月22日,習近平考察了九曲溪畔的朱熹園。800多年前,朱熹就曾在這里講學授課、著書立說。朱熹園又名武夷精舍。從地圖上看,它坐落在九曲溪第五曲的沿岸。正如朱熹所作《九曲棹歌》中“五曲山高云氣深,長時煙雨暗平林”所描繪的那樣,伴著微風徐徐、書聲瑯瑯,朱子理學在這里播下思想的種子。
△朱熹園內(總臺央視記者楊松濤拍攝)
作為復興儒學的領軍人物,朱熹以書院為陣地,宣揚以德育為核心的教育思想,把我國書院文化推到了頂峰。從江西白鹿洞書院,到湖南岳麓書院,朱熹都傾注了極大的心血。武夷精舍是朱熹回到家鄉(xiāng)后一手創(chuàng)建的書院,這里也是他完成《四書集注》的地方。
當天在武夷精舍為總書記做講解的,是65歲的福建省文史館館員張建光。
△張建光先生(總臺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朱熹被稱為孔孟以來儒學的集大成者。對傳統(tǒng)儒學經(jīng)典進行重新整理,是朱熹人生最重要的活動之一。他著力推廣“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使新儒學得到了最大范圍的傳播,極大豐富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
△如今的武夷精舍是2000年按清代“武夷精舍圖”在原址重建的。這里還精心保留著兩堵20多米長的土墻,它們是1717年清朝康熙年間最后一次修繕的遺跡。(總臺央視記者楊立峰拍攝)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列舉了中華民族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產生的一大批思想大家,其中就包括朱熹??倳浂啻卧谥匾v話中引用朱熹的論述——
2014年1月,他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引用朱熹《論語集注》里的話——“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
2016年1月,他在省部級專題研討班上引用朱熹《答或人》中的語句——“窮理者,欲知事物之所以然,與其所當然者而已?!?
△陳列在武夷精舍的古書籍(總臺央視記者楊松濤拍攝)
去年1月,他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引用朱熹《論孟精義》中的一句話——“天下之難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
總書記還多次引用最能代表朱熹“民本思想”的名言——“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
△陳列在武夷精舍的書法作品(總臺央視記者楊波拍攝)
武夷山是習近平此次福建之行的第一站。透過他考察的“園中之園”,可以看見他對曾經(jīng)工作17年半之久的八閩大地一以貫之的關注:“生態(tài)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的建設”“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農村工作機制”“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yè)優(yōu)、百姓富、生態(tài)美的新福建”……
△2002年4月8日,習近平在南平邵武市和平古鎮(zhèn)考察。
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啟示全局。從某種意義上說,看懂福建,看見中國。
△時政微視頻丨瞰福建
- 原標題: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踏訪武夷山,為何關注這些“園中之園”
- 責任編輯: 黃濤 
-
“科特派”是什么派
2021-03-23 13:44 扶貧攻堅戰(zhàn) -
鑒往知來丨從習近平總書記引用的朱子名言“國以民為本”說起
2021-03-23 13:41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習近平福建行,第一站為何看山?
2021-03-23 13:37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首次頒發(fā)“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710萬老黨員將獲頒
2021-03-23 11:47 建黨百年 -
“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不唯排名、不唯數(shù)量指標
2021-03-23 11:25 中西教育 -
習近平考察朱熹園談文化自信: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有我們今天的成功道路
2021-03-23 11:23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時政馬上評丨跟隨總書記的腳步 讀懂“科特派”寫在大地上的論文
2021-03-23 11:21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建黨百年沒有安排閱兵
2021-03-23 11:06 建黨百年 -
建黨百年將舉行慶祝大會,頒授“七一勛章”
2021-03-23 10:27 觀察者頭條 -
文在寅夫婦接種阿斯利康疫苗
2021-03-23 09:36 三八線之南 -
加拿大制裁中方官員,我使館:必遭迎頭痛擊
2021-03-23 09:35 -
習近平福建行丨國以民為本——走進朱熹園
2021-03-23 09:35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習近平福建行丨生態(tài)有術 發(fā)展有路——首站走進武夷山
2021-03-23 09:31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習近平與游客交流:這邊是山那邊是海,多看一看
2021-03-23 09:24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31省新增確診9例,均為境外輸入
2021-03-23 09:13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習近平: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有今天成功道路
2021-03-23 09:06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南京通報御湖國際樓頂2400平方米違建:將組織隊伍依法拆除
2021-03-23 07:47 最牛違建 -
聯(lián)合國秘書長:對針對亞裔暴力增加深感關切
2021-03-23 07:29 -
上海市代表團今天抵達廣東深圳學習考察!滬粵領導舉行兩地座談
2021-03-23 00:01 上海觀察 -
習近平赴福建考察調研
2021-03-22 23:14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相關推薦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4“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90“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0“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評論 241最新聞 Hot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xiàn)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
想得真美!“美越協(xié)議這一條,旨在孤立中國…”
-
“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
“以色列和俄羅斯正進行秘密會談”
-
佩通坦基本盤還穩(wěn)嗎?泰國權力天平傾向何方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驅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