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風、長安引領央企重組:“大事、好事,也是難事”
最后更新: 2025-02-11 16:59:54(文/潘昱辰 編輯/高莘)新春假期剛剛結束,東風汽車與長安汽車的重組消息便為汽車市場投下一枚震撼彈。
就相關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反應來看,截至2月10日收盤,東風集團股份在港股暴漲25.7%;長安汽車在A股也上漲4.37%。其他“東風系”“兵裝系”上市公司也有不同程度上漲。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對觀察者網表示,東風汽車和長安汽車的重組,是中國汽車產業(yè)在資源重組整合走出的第一步,也符合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規(guī)律:“從這個意義上看,我覺得它是大事、好事,但也是難事?!?
一次適時的歷史性整合
近年來,有關中國汽車央企重組、整合的傳言一直此起彼伏。早在2018年,一汽、東風、長安三大汽車央企便簽署了移動出行意向協(xié)議書,合資組建T3出行服務公司。
T3出行 視覺中國
不過,汽車央企在集團層面的整合起步,主要依托于近幾年汽車產業(yè)電動化、智能化變革的加速?,F(xiàn)實是,在汽車產業(yè)高速轉型、競爭加劇的進程中,一汽、東風、長安等依托傳統(tǒng)燃油車型產銷的國企央企,正直面“大象轉身”的陣痛。
財報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東風集團股份營業(yè)收入為79.79億元,同比下降12.97%;歸母凈利潤為-1.15億元,同比下降407.32%;扣非歸母凈利潤為-3.00億元,同比下降182.39%;長安汽車去年前三季度營業(yè)收入為1109.60億元,同比增長2.54%;歸母凈利潤為35.80億元,同比下降63.78%;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6.81億元,同比下降48.87%。
究其原因,東風、長安等央企過去以東風本田、東風日產、長安福特等合資企業(yè)為利潤奶牛。但近年來,隨著自主品牌崛起,合資車企銷量顯著下降,利潤也隨之滑坡。
另一方面,國企央企新能源汽車轉型速度較民營企業(yè)緩慢,轉型投入在短期內也難以回收成本,無法彌補合資企業(yè)利潤下滑帶來的損失。
東風汽車集團 視覺中國
事實上,隨著國企央企“大企業(yè)病”的凸顯,這一系列現(xiàn)象已經引起了國務院國資委的高度重視。
2024年3月,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在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集中采訪活動上公開表示,國有新能源汽車企業(yè)發(fā)展不夠快,“不如特斯拉,不如比亞迪”,因此將調整政策,對三家央企的新能源汽車進行單獨考核。
幾乎同一時期,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茍坪也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上指出,要正視央企在新能源汽車發(fā)展中存在的差距與不足,加大資源投入、加快轉型步伐,鼓勵支持中央企業(yè)開展高質量投資并購、專業(yè)化整合,加快掌握產業(yè)核心資源和關鍵技術。
“汽車產業(yè)是規(guī)模化的經濟,經營靠量,有規(guī)模才有效益?!备队谖浔硎?,汽車產業(yè)是資金密集型,不斷的轉型升級需要巨額的投入,而沒有規(guī)模就沒有效益。回顧汽車產業(yè)130多年發(fā)展,以歐、美、日為首的發(fā)達國家的產業(yè)發(fā)展路徑均都經過分分合合、最終走向集團化發(fā)展,從而整合優(yōu)勢資產、不斷形成核心競爭力:如德國最終形成大眾、寶馬和奔馳三大集團;美國形成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大集團;本田和日產最近也在進行合并談判等等。
2024年12月,本田、日產、三菱宣布進行合并談判 新華社
“中國汽車產業(yè)也發(fā)展了70多年,現(xiàn)在正在奔向產業(yè)強國的路上,但我們的企業(yè)數量、品牌數量仍然過多。”付于武表示,2024年中國汽車整體產銷規(guī)模已突破3100萬輛,其中國內市場達到2500萬輛,但中國車企尤其是國企央企,橫向對比豐田等全球領先企業(yè),無論效益、運行效率都有著數量級的差距。
“不管行業(yè)怎樣轉型,基本規(guī)律是不變的。”付于武強調,不適時進行歷史性的整合,走集團化、規(guī)?;l(fā)展的路徑,中國汽車產業(yè)的前行會有很大問題。
他還提到,近年來無論傳統(tǒng)車企還是新勢力,行業(yè)逐漸形成一個共識:即未來數年間,中國車企的數量將顯著減少。如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曾于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2)上表示,未來3—5年將有80%中國燃油車品牌“關停并轉”。
國泰君安研報也認為,汽車央企改革具備主觀和客觀條件。主觀層面,汽車產業(yè)的經濟占比已經超越地產成為支柱產業(yè),2023年以來央國企車企銷量持續(xù)下滑對地方經濟拖累明顯,自身主動變革動力強;客觀層面,央國企車企在造車技術儲備、現(xiàn)金儲備和產能上的優(yōu)勢明顯,為加強外部合作創(chuàng)造了客觀條件。
- 責任編輯: 潘昱辰 
-
讓更多人認識“國寶”!香港海洋公園將建全新熊貓館
2025-02-11 14:43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嵐圖汽車:夢想家或將全面搭載華為乾崑智駕
2025-02-11 14:00 觀出行 產業(yè)新聞 -
“美國空中交通管制系統(tǒng)幾乎瀕臨崩潰”!FAA這樣應對
2025-02-10 20:53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Temu加碼韓國市場,韓媒:或令韓國電商競爭白熱化
2025-02-10 20:25 觀出行 洞察/視頻 -
寶馬高樂:不懼美國新政,美國電動化轉型將同“過山車”
2025-02-10 18:31 觀出行 產業(yè)新聞 -
“當爹”計劃落空,本田也不好過
2025-02-10 17:18 觀出行 產業(yè)新聞 -
東風、長安整合進行時:“國有新能源車企發(fā)展不夠快”
2025-02-10 12:54 觀出行 產業(yè)新聞 -
又一入境游利好來了!為何在這里實施?
2025-02-10 11:34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香港議員建議將“一簽多行”擴大至北京、上海、廣州
2025-02-08 19:42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中國游客主導全球旅業(yè)復蘇,越南與新加坡為何受青睞?
2025-02-08 18:40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大眾高管呼吁:對中國關稅不降,裁員恐難避免
2025-02-08 16:45 觀出行 產業(yè)新聞 -
波音太空“迷航”,計劃裁員400人
2025-02-08 15:35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爭議!行李能否“坐上”頭等艙?
2025-02-08 14:21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這趟冰雪游專列突然爆紅,背后竟藏著這些真相
2025-02-08 13:49 觀出行 洞察/視頻 -
對中國:高關稅,對美國:滑跪
2025-02-08 12:18 觀出行 產業(yè)新聞 -
“亞冬會為中國冰雪旅游進一步提質帶來歷史性機遇”
2025-02-07 19:19 觀出行 洞察/視頻 -
DeepSeek正式上車,多家中國品牌率先試水
2025-02-07 18:18 觀出行 產業(yè)新聞 -
空難原因仍在調查,韓國所有機場將安裝探鳥雷達
2025-02-07 16:33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賽力斯發(fā)布1月銷量,問界M9月銷1.2萬輛
2025-02-07 16:17 觀出行 產業(yè)新聞 -
AI引領全球旅游變革?外媒稱DeepSeek提供的解決方案更具優(yōu)勢
2025-02-07 16:17 觀出行 出行熱點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
“以色列和俄羅斯正進行秘密會談”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驅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
“越南在走鋼絲,稍有不慎,就會惹惱中國”
-
最新民調:4成支持馬斯克成立新政黨
-
美伊下周在挪威談?
-
“俄美有興趣共同實施經濟領域一些‘有前景的項目’,特別是能源”
-
人才引進被舉報中止1年后,再招考入圍名單與此前一致?包頭通報
-
特朗普威脅:周五,接關稅吧
-
“歐洲領導人向我求助,我提了建議”
-
“我簽署時候,B-2、F-22將從頭頂飛過”
-
天文學家發(fā)現(xiàn)第三個進入太陽系的“星際訪客”
-
馮德萊恩承認:來不及談成,退而求其次…
-
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外國游客得加錢
-
美國解除對華C919發(fā)動機出口禁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