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炳忠:我是臺灣同胞,我在觀禮臺上
關鍵字: 抗戰(zhàn)閱兵抗戰(zhàn)勝利七十周年北京閱兵式王炳忠連戰(zhàn)郁慕明臺灣看北京閱兵式國共抗戰(zhàn)反課綱剛好借由觀察者網采訪,我也想表達一個觀點,臺灣媒體一直在用很短線、很淺層的手段在操作這樣一個活動,不斷把它政治化。那么我想請問:臺灣漁民在東海、南海也被欺負,為什么你們不說這些武器可以共同防衛(wèi)中華民族的領海,可以共同抵御日本、菲律賓的侵擾呢?兩岸都是中國人的土地,可以共同防衛(wèi),你怎么不從這個角度講?何況抗戰(zhàn)的立意就是這樣,當年國共共赴國難、共御外侮,就是為了保衛(wèi)我們共同的家園。今天很多臺灣媒體都在問,連先生、郁主席他們到底坐在天安門城樓上哪個地區(qū)呀,如果他們坐在港澳臺區(qū),臺灣是不是又被矮化了之類的??梢娝麄冋静坏竭@樣的高度,只會想著又可以拿這個來批判誰抹紅誰。
9月3日,王炳忠(左二)和新黨成員在閱兵現場
觀察者網:你身邊的年輕朋友怎么看待這次閱兵?因為我們知道前段時間青年學生團體組織了反課綱運動,一個很大的爭議點就是如何看待日本和臺灣的關系問題。
王炳忠:其實本來年輕人不應該有這個情結,可是因為臺灣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看似新聞很自由,各個臺都在報道,但實際上觀點非常狹隘、非常單一化。這次臺灣基本上分成兩種人在批判連戰(zhàn)來大陸參加閱兵式,一種是根本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這類人我覺得非??尚?,我也幾乎不想回應,既然你們說日本才是祖國,那干嘛還要來評論中國怎么紀念抗戰(zhàn)?你有什么資格來插嘴中國自己的抗戰(zhàn)史?
另外一群人就是老國民黨,他們走不出內戰(zhàn)思維,覺得一定要區(qū)分國民黨和共產黨,一定要講國民黨才是抗戰(zhàn)領導者,而且講國民黨還不夠,還一定要講“中華民國”才是領導者。我可以理解他們有這樣的情結,但我必須問一句,今天如果不是北京辦閱兵,臺灣還會有誰討論抗戰(zhàn)?這四五年來,每年的7月7日,我們這些新黨的青年人都會到當年臺灣光復的歷史現場中山堂獻花,我們也一直呼吁馬英九要建立抗戰(zhàn)紀念館。如果你覺得國軍在抗戰(zhàn)中發(fā)揮的作用比較大,要特別表達臺灣人的主體性,為什么臺灣連一座抗戰(zhàn)紀念館都沒有?包括彰顯國軍抗戰(zhàn)的,或者講臺灣人自甲午戰(zhàn)爭后抗日歷史的紀念館都沒有。二二八紀念館倒是很多,光一個臺北市就有兩座。
這次連主席來大陸題詞“一十四年血淚史”,臺灣都有很多人在抗議,說14年是中共的史觀,我們是8年。如果按照這種邏輯,我覺得14年也不對,以臺灣人的觀點應該是120年的抗日史,從牡丹社事件到1895年乙未割臺,臺灣一直是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第一站,這總應該是臺灣人的記憶了吧?為什么又不去紀念了呢?
我覺得年輕人本來應該是比較容易走出這些歷史枷鎖的,比較能夠展望未來??墒墙裉斓呐_灣年輕人反而被擋死了,沒有辦法走出去。我想這可能是臺灣的年輕人看待兩岸關系的視野太狹窄了,他沒有想到70年前和70年后的連接,沒有想到這可能會影響我未來的發(fā)展。其實人生充滿了關聯性,我們從70年前的歷史可以看到,臺灣和大陸始終是一個中華民族的共同體,臺灣的命運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是綁在一起的。如果看到這一層,我們就會對抗戰(zhàn)勝利七十年后的紀念活動有更深的體悟,而不只是打口水仗。
觀察者網:從這次的反課綱事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像你這樣持統(tǒng)一立場的年輕人,在臺灣島內似乎是少數。你怎么看和大多數臺灣年輕人在兩岸立場上的分歧?
王炳忠:我承認我們人數比較少,但我們的中心思想最明確,我們的團體最團結。反過來,很多臺灣年輕人其實根本沒有意見、沒有立場,看哪里聲音大就往哪里倒,沒有認真思考過歷史和未來,屬于隨風擺動的騎墻派。所以我們很有信心,因為我們這些年輕人都是有論述能力的,我們都是思前想后,相信我們這套信仰,而且這套信仰是有歷史根據的。
再怎么講,臺灣今天有一件事情是沒法改變的,你想要投靠日本、美國,但你做不了日本人、美國人,而我們今天不用說是去靠中國,我們本來就是中國人。何況美國拋棄臺灣不是一次兩次了,但普天之下的中華兒女永遠不會拋棄臺灣。今天很多臺灣青年說沒有發(fā)展空間,可是大陸有大好河山、有這么廣闊的天地,為什么不來闖一闖?我們既可以分享中國崛起的榮耀,在臺灣的中華兒女更有使命和責任,為中國崛起做出貢獻。
王炳忠在北京接受媒體采訪
抗戰(zhàn)是兩岸的連接點,所有中國人都是勝利者
觀察者網:你前面提到,這次抗戰(zhàn)紀念活動中,中共和國民黨一個很大分歧就是正面戰(zhàn)場和敵后戰(zhàn)場的貢獻問題。這些年大陸也在逐步承認國軍的抗戰(zhàn)功績,今天在閱兵現場也有國軍老兵,你怎么看這種變化?
王炳忠:我覺得臺灣人應該有點包容心,互動是兩方善意的一起成長,而不是永遠要求對方按照你的思路來講。你剛才提到了大陸對國軍抗戰(zhàn)歷史功績認識的變化,其實我們過去在課本里也沒有聽說過東北抗日聯軍,沒有聽說過趙一曼,也不曉得從1931年九一八東北淪陷后中共在東北各地的一些活動,我們對這段歷史的認知就是“共產黨根本沒有抗日”。
但顯然歷史事實不是這樣。我記得曾經看過一個故事,有一位叫吉鴻昌的抗日將領,是共產黨員,他的侄兒就是后來在盧溝橋打響全民族抗戰(zhàn)第一槍的吉星文。他在九一八事變后一直跟日軍周旋,最后卻被國民黨處決了,罪名是“違反國策”。他的侄兒吉星文也是著名對日抗戰(zhàn)將領,1949年到臺灣,最后死于1958年的金門炮戰(zhàn)。他們叔侄的故事,就是國共對立下的內斗悲劇,要繼續(xù)細數這些恩怨,算得完嗎?
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臺灣也有很多到大陸來參加抗日的有骨氣的臺灣人,他們在日據時代來參加抗戰(zhàn),臺灣光復以后本來應該得到國民政府的肯定和榮耀,可是卻因為卷入國共內戰(zhàn),最后被當成左傾分子槍斃,這當中包括臺灣義勇軍的李友邦將軍、抗日名將林正亨、臺灣早期共產黨人吳思漢等等這些臺灣愛國人士。
包括這次一起來參加閱兵的陳明忠先生,他是當年臺灣本省的知識青年,他的太太同樣是臺灣本省人,他們回憶,當時臺灣光復后,來自上海的老師來臺灣教書,學生都覺得大陸來的老師比以前日本老師好多了,會講很多進步思想,從三民主義到社會主義,還討論未來中國在抗戰(zhàn)勝利以后的發(fā)展方向,強化了它們這些臺灣人的中華民族意識。結果像這樣的老師,被國民黨視為左傾抓走,陳明忠和他的太太,后來也都被國民黨抓走,成為白色恐怖的受難者,陳明忠更一度被判決死刑。2005年2月,陳明忠在時任國民黨主席的連戰(zhàn)邀請下,第一次走進國民黨中央黨部演講,并當面建議連戰(zhàn)訪問大陸,后來連戰(zhàn)和平之旅在4月成行,這就是化解恩怨,國共一笑泯恩仇。
今天參加閱兵的還有一位黑貓中隊的張立義先生。黑貓中隊當時被國民黨派到大陸做情搜任務,把大陸情報給美國,后來張立義被大陸俘虜,過了這么多年,還能來參加抗戰(zhàn)勝利閱兵式,并接受媒體訪問,強調不忘歷史包容仇恨,期盼兩岸和平統(tǒng)一。所以說兩岸還是要走出內戰(zhàn)情結,很多恩怨是算不完的。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4“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90“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0“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評論 241最新聞 Hot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
想得真美!“美越協(xié)議這一條,旨在孤立中國…”
-
“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
“以色列和俄羅斯正進行秘密會談”
-
佩通坦基本盤還穩(wěn)嗎?泰國權力天平傾向何方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驅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