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敏梓:靠這份行政命令,特朗普想把華盛頓變成梵蒂岡?
關鍵字: 美國政教分離美國宗教自由約翰遜修正案這種多元化是美國宗教信仰的典型特點,也為政教分離奠定了基礎。
建國后初期的兩位總統(tǒng),無論是受啟蒙運動影響的杰斐遜還是出身清教徒的亞當斯,都堅定地支持政教分離,尤其杰斐遜所認同的宗教自由,即既不支持也不禁止,他在1802年給浸信會教徒的一封信中強調了這一點,同時提出了那句著名的樹起一道“教會與國家分離的墻”(“I contemplate with solemn reverence that act of the whole American people which declared that their legislature should ‘make no law respecting an establishment of religion,or prohibiting the free exercise thereof,’thus building a wall of separation between Church and State.”)。
盡管政教分離從未出現(xiàn)在任何官方文字中,但隨著憲法第一修正案及約翰遜修正案的出臺,政教分離這一原則以法律的形式被確定下來,此后最高法院更是通過多次的判例,反復確認了這一原則。在1862年的恩格爾訴維塔案中,最高法院判定禁止在公立中小學中繼續(xù)推行課前宗教祈禱,認為這一要求與第一修正案的規(guī)定相違背,作為一個遵循判例法的國家,此后在涉及教育中遵守政教分離方面的裁判均為一致。
此外,參考美國在涉及宗教的相關判例中,既要了解并尊重宗教教義,同時結合法律維度同道德維度進行裁決,這其中,憲法第一修正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約翰遜修正案的內容正是維護了憲法第一修正案中對于宗教信仰不確立也不干預的立場,限制了宗教組織通過支持競選活動、政治獻金等可能干預政治的行為,維護了教會與國家分離的這面墻。
誓言要摧毀約翰遜修正案的行政法令
2013年5月,奧巴馬政府接連爆出政治丑聞,其中包括2012年在政治競選期間,隸屬于財政部的國稅局涉嫌利用501(c)條款,向批評奧巴馬政府的保守組織進行額外的稅務調查。這些組織主要為支持共和黨的非營利組織,或在教會活動方面有相關的涉及。
由此可見,特朗普所簽署的行政命令,強調政府部門不應該將宗教組織出于宗教立場發(fā)表的政治或道德話題的言論處理為參與或干預了競選活動,并以此剝奪其免稅資格是有其背景的。IRS丑聞這正是支持廢除約翰遜修正案的論據(jù)之一。
特朗普簽署的這份行政命令全稱為《Presidential Executive Order Promoting Free Speech and Religious Liberty》,翻譯過來則是“促進言論自由和宗教自由的總統(tǒng)行政命令”,全文篇幅并不長,主要涉及政策、宗教及政治言論、政府行為等方面進一步強調了宗教及言論自由的重要性。
政策:強調行政部門的政策應該實施聯(lián)邦法律保障宗教自由,美國憲法保障公民的第一權利,即最基本的宗教自由;聯(lián)邦法律保障民眾及組織行使宗教自由的權利,不受聯(lián)邦政府的不當干預。
關于宗教及政治言論:所有行政機構和部門均應在法律允許的范疇下,最大程度地尊重并保護民眾及組織進行宗教及政治言論的自由。
此外還要求司法部長出臺關于宗教自由的指導意見,解釋聯(lián)邦法律中關于宗教自由的保護。
縱觀全文,該份行政命令反復強調的是,在不觸犯法律的前提下,宗教自由包括言論自由應該受到法律的保護,政府機構應該最大程度的保障宗教組織和個人,從宗教角度發(fā)表的政治言論或者道德話題的言論自由。這贏得了福音派基督教領袖的支持。
今年2月,特朗普在祈禱早餐會上向參加者誓言要摧毀約翰遜修正案。而此次行政法令的簽署,無疑使人聯(lián)想到特朗普反復強調的廢除修正案的決心,甚至會由此而產生巨大的不安——美國長期以來的政教分離原則是否就要終結了呢?
為政客背書?允許參政議政?——太離譜
事實上,約翰遜修正案并非明令禁止宗教組織參政議政,而是通過免稅資格和參與政治活動二選一來限制宗教對政治活動可能的干預和影響。教會通過保持政治中立,換取免稅資格,避免了政客同教會之間可能的利益輸送,維護了美國第一修正案的地位。
在約翰遜修正案中,明確指向的是參與、干預競選、提供政治獻金或競選經費等,并未禁止宗教的言論自由。而在實際操作中,歷次的美國大選,有影響力的教會領袖均會發(fā)表各自的意見,而并不會因此被剝奪免稅資格。
很顯然,從這份行政命令的內容來看,強調宗教的言論自由同約翰遜修正案的內容并不沖突。而行政命令的全文出現(xiàn)了3次“符合法律”的前提(consistent with law),2次“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to the extend permitted by law),正是表示不會同現(xiàn)行的法律相沖突。僅僅從內容來看,將這份行政命令理解為允許宗教組織可以為政客背書并參政議政,似乎有些太離譜。
“特朗普現(xiàn)象”:隔三差五來個“爆點”
特朗普簽署的這份行政命令,最大的影響莫過于引發(fā)了對美國政教分離原則終結的擔憂。但事實卻是從行政命令本身出發(fā),無論是最終廢止約翰遜修正案,還是要突破政教合一的原則,目前來說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簡單的說,如果美國宣布政教合一,那么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則是設立國教。而美國長期以來宗教信仰自由的現(xiàn)狀,將會直接導致各宗教教派展開激烈的辯論與爭奪。美國目前主要宗教教派有基督新教、天主教、摩門教和猶太教,其中基督教毫無疑問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但基督教內部也有不同的派系,內部角力一直在持續(xù)。
其次,美國的基督教將要面臨的問題也是無可避免的,隨著福音派和宗教新右翼的逐漸走下坡路,美國宗教的“衰退論”也開始盛行。盡管廣義的基督教徒占比仍有七成,但是下降的速度也是非常顯著的(這一比例在2012年是73%,1990年則為86%,2014見下圖)。有學者甚至表示世俗主義才是當今美國生活的基本事實。而前述的民調中,多數(shù)民眾并不認同由圣經原則來治理國家,因此打破政教分離并不具備現(xiàn)實基礎。
如果廢除約翰遜修正案,那么如何避免教會同政客之間可能的利益輸送?這一點毫無疑問會對信仰產生負面或腐蝕作用。
最為矛盾的一點是,極端反對穆斯林甚至發(fā)表“豬血子彈”言論的特朗普,是否考慮過如果是天然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成為美國盛行的宗教,那么一面通過清真寺捐獻政治獻金支持穆斯林,一方面又可以享受免稅的權利,這樣的情況是特朗普愿意看到的嗎?
特朗普從競選時各種讓人跌破眼鏡的言論,到上任后一系列主張,如禁止穆斯林入境、在美墨邊境修建隔離墻等,即使共和黨拿下了參眾兩院,特朗普依然因為政治不成熟、缺乏治理能力的形象而在黨內舉步維艱。但是就是這樣一個非典型總統(tǒng),無論是當選還是號稱要推動的法案,都全方位的打造了一種“特朗普現(xiàn)象”,這種激進的方式,既不代表主流,也不容易歸結為某種政治傾向,但正是這種話題性和爆炸性,反應出了美國社會對于長期以來政治正確的厭惡,對于現(xiàn)狀的焦慮和不滿。
因此與其說特朗普會終結政教分離,不如說終結的是某種政治生態(tài)死氣沉沉的平衡。特朗普所謂廢除約翰遜修正案的誓言,在真正提交國會之前都只是引發(fā)社會討論的一個“爆點”,而巋然不動的憲法第一修正案將繼續(xù)從法理上維護美國政教分離的原則。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評論 27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07“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152“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0最新聞 Hot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給日本背后捅刀,逼得臺積電沒法了…
-
“大而美”法案通過,馬斯克表態(tài)
-
朱時茂自曝被騙錢,“我還是反詐大使”
-
英F-35“趴窩”印度機場20天,快被“玩壞”了…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xiàn)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