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默:選舉結果有利于小馬科斯以小博大,對付中國嗎?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
被視為菲律賓歷來影響最深的選舉結束了,但兩大家族的激烈對抗卻沒畫上句點,因為沒有一方獲得絕對勝利,或遭到徹底失敗。雖然參議院選舉結果對小馬科斯相對有利,但杜特爾特陣營在其根據地大獲全勝,誰都沒能消滅誰。
在投票前需要禁酒,需要武裝部隊協(xié)助維護秩序,選舉后,因為大規(guī)模候選人買票,菲律賓選民得以大舉消費,推動短期國內生產毛額的成長……這些現(xiàn)象顯示,“王朝政治”依舊,大部分選舉結果在選前就確定了,菲律賓民主的叢林屬性未變。
因此,我們不需要關心奇形怪狀的菲式民主,只需要評估地緣政治在選后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莎拉·杜特爾特的政治前景,而選舉結果對她的副總統(tǒng)身份不利。
目前選票統(tǒng)計顯示,決定莎拉·.杜特爾特命運的參議院改選(半數席次),12席中有5席屬于小馬科斯陣營,另有5席屬杜特爾特陣營,雙方都沒有達到決定性的9個席次,以為彈劾案一錘定音。
不過,現(xiàn)任的12席參議員,贊成彈劾的有6席,反對的有2席,搖擺但傾向彈劾的有4席,而彈劾門檻為16席,因此,現(xiàn)任議員加上新任議員傾向定罪的席次并不難達到法定門檻,莎拉·杜特爾特被彈劾的機率很高——如果她讓參議院進入彈劾程序的話。
事實上,處于弱勢的莎拉·杜特爾特還有一個方法可以避免被彈劾,避免失去2028年的選舉資格,那就是在7月彈劾程序啟動前主動辭職,以確保杜特爾特陣營還能積蓄3年的政治能量,將決戰(zhàn)延長到2028年。
這對莎拉·杜特爾特雖非理想的局面,卻凸顯了老杜特爾特對選情的準確預判,即參議院選舉很難翻轉局勢,多數席次是競選連任,取而代之并不容易,杜特爾特陣營不能把最重要的家族成員投入于大概率失敗的選舉。
選舉結果證明,老杜特爾特的兩個兒子、一個孫子,兩名選上了國會議員,一名選上了達沃市副市長,老杜特爾特自己則以碾壓性優(yōu)勢贏得達沃市市長寶座。即便國際刑事法院將老杜特爾特困在海外,其子仍能代理市長,延續(xù)家族政治生命。
杜特爾特以壓倒性優(yōu)勢當選達沃市市長法新社資料圖
能取得這個雖不令人滿意、但也遠未絕望的結果,老杜特爾特自我犧牲的決定是最關鍵的因素。比起6成左右、被粗略歸類為“反杜特爾特”的松散民意,4成的杜特爾特支持者是一個更為團結、活躍、具有戰(zhàn)斗力的整體,而這得益于“政治受害者”的身份政治邏輯。所以才說,杜特爾特陣營守住了日后再大干一場的政治能量。
因此之故,莎拉·杜特爾特若選擇主動辭職,有其合理性,除非她能在7月之前,策動兩席立場搖擺的參議員反對彈劾。但這有點難度,因為兩大陣營之外,還有理念型的進步派在參議院作為關鍵少數,而進步派十分厭惡老杜特爾特總統(tǒng)任內的反毒戰(zhàn)爭,以及莎拉·杜特爾特的粗野風格。
以洪蒂維洛斯為首的進步派,理念親西方民主,既持排華立場,也厭惡王朝政治,因此,既反杜特爾特,也反小馬科斯。這個派別與其盟友在參議院的席次大致與杜特爾特陣營相當,具有左右逢源的底氣,卻也常陷入左右為難的處境,而這是中間派的基本特征。在政爭與政策的決戰(zhàn)中,只要押對寶,中間派獲益最豐;押錯寶,中間派受傷最重。
對未來地緣政治走向的評估,得先大致了解這次選舉的意義,以及小馬科斯的處境。
小馬科斯想長期執(zhí)政,可能性不高
關于選舉結果對地緣政治走向的影響,可從三個維度分析情勢:“精英 vs 非精英”,“親中 vs 反中”,“政治 vs 經濟”。
這三個維度相互關聯(lián),而在這次選舉的18320席公職中,僅12席參議員席次最具參考價值。其余地方選舉遵循叢林法則,純屬地頭蛇政治,對區(qū)域局勢基本沒有什么參考意義。
從“親中 vs 反中”角度看,根據民調(Pulse Asia 2024年),菲律賓有65%的民眾不信任中國。盡管立場親中的老杜特爾特在卸任時仍擁有高支持度,但小馬科斯之后的政治轉向與積極炒作,確實有效削弱了該國的親中力量。
從“精英 vs 非精英”角度看,小馬科斯政府的改革支點,來自于精英階層對政治與經濟改革的迫切渴望,在政治層面希望結束“王朝政治”——即少數家族支配政治——在經濟層面希望實現(xiàn)GDP躍升。相對地,杜特爾特家族是地方主義,有著鮮明的反精英色彩。獲得60%-70%精英支持的小馬科斯則是投機分子,以改革大旗投精英所好,但真實目的是長期支配菲律賓政治。
從“政治 vs 經濟”角度看,大致而言,小馬科斯主張經濟自由化與多元化,因而受到財閥與國際化企業(yè)的支持,有利于“遠中親美”的政經路線;相對地,杜特爾特側重于基建和扶貧,較受中小企業(yè)與一般民眾支持,有利于“親中遠美”的政經路線。
政治能量與經濟主張所建立的利益結構息息相關,小馬科斯利用65%的排華情緒,鋪陳經濟改革與政治轉向的正當性,并由此獲得大部分商界精英的支持。
說到底,杜特爾特與馬科斯雖然在若干政經主張上有所重疊,但最大的分歧在于,是要站在中國的肩膀上促進菲律賓的發(fā)展,還是站在美國的肩膀上?
小馬科斯的修憲行動,牽動以上三個維度,在經濟改革的部分——開放外資超過40%持股比例——雖然獲得了精英階層的多數支持,但其政治議程卻因有一家獨大、長期執(zhí)政的疑慮,而遭到精英階層的警惕。雖然如此,從參議員成員的整體立場上看,親中派居于絕對少數,這便是小馬科斯讓反對他的精英不得不“含淚投票”的主因。
如上述,參議院大致由三種力量組成,在兩大家族激烈對立之后,進步派成了關鍵少數,而這個派系極具反華色彩。這次的選舉結果有利于進步派,因為選民盼望終結腐敗,提升民主,這意向顯現(xiàn)在眾議院的政黨名單選舉(有點類似臺灣地區(qū)的不分區(qū)政黨選舉)上。
代表進步派的小黨AKBAYAN獲得最高得票率(近7%),小馬科斯支持的小黨4PS是第四名(3.5%),而前五名中,杜特爾特支持的兩個黨分別占據第二名與第五名,總得票率近9%。盡管政黨名單選舉只占眾議院20%席次,但對政治走向具有象征意義。簡單說,小馬科斯政府的支持度,小于進步派與杜特爾特陣營,泛反對派會讓小馬科斯無法隨心所欲。
不過,在現(xiàn)實層面上,進步派在根深蒂固的王朝政治里,仍必須選擇性與兩大陣營合作,否則會泡沫化,因此,比較可能的趨勢是,菲律賓會在當前反華的基礎上繼續(xù)探索親美紅利,但小馬科斯很難長期支配菲律賓政治。
換言之,接下來3年,菲律賓內部仍處于亂局,而南海議題到底對馬科斯陣營有利,還是對杜特爾特陣營有利?取決于中方的處理方式。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兩國元首共同見證,中哥簽了!
2025-05-14 13:14 -
政策突轉,特朗普中東行大撒先進AI芯片
2025-05-14 12:48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125%→10%、24%稅率暫停90天,對美關稅開始調整
2025-05-14 12:16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盧拉:與中國走近,不害怕特朗普報復
2025-05-14 12:00 -
歐盟:中美邁出正確一步,但…
2025-05-14 11:59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中俄就共建月球核電站簽署合作備忘錄
2025-05-14 11:48 航空航天 -
賴清德稱臺灣同日本關系“像家人” ,國臺辦: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2025-05-14 11:47 臺灣 -
“好萊塢都是騙人的,真后悔…”
2025-05-14 11:34 -
“不夠啊,巴西還是比美國有優(yōu)勢”
2025-05-14 10:50 -
眼瞅著中美談成了,日本心里急啊…
2025-05-14 10:50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特朗普宣布解除對敘利亞制裁:祝好運
2025-05-14 10:45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中國至越南河內國際道路運輸線路正式開通
2025-05-14 10:37 -
特朗普喊話鮑威爾:像歐洲、中國那樣降息
2025-05-14 09:23 特朗普 -
被戳痛點,印方火速打臉特朗普
2025-05-14 09:19 印巴沖突 -
普京:烏克蘭像抓狗一樣在街頭抓人
2025-05-14 09:07 俄羅斯之聲 -
日本:民間飛機別在釣魚島飛了,不要“刺激中國”
2025-05-14 09:07 釣魚島持久戰(zhàn) -
“英美貿易協(xié)議這項‘毒丸’條款,中方狠批”
2025-05-14 08:22 觀察者頭條 -
董軍:中方將提出新的維和承諾
2025-05-14 08:04 -
印巴相互驅逐一名外交官
2025-05-14 07:26 印巴沖突 -
金正恩觀摩朝鮮人民軍各兵種戰(zhàn)術綜合訓練
2025-05-14 07:26 朝鮮現(xiàn)狀
相關推薦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76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69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6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9最新聞 Hot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