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斯托利亞:從基督教傳說到共產(chǎn)主義運動,和平鴿如何深入人心?
歷史上的和平標志
事實上,和平標志古已有之。在古希臘和羅馬,橄欖枝花環(huán)或月桂花環(huán)是授予為城邦或者國家做出貢獻公民的最高獎項之一。歲月流逝,橄欖枝也一直是奧運會最高獎項的重要標志,具有象征和平的作用。
羅馬詩人維吉爾(公元前70-10年)也曾經(jīng)將橄欖與和平聯(lián)系在一起。他在《埃涅阿斯紀》中就曾經(jīng)提及埃涅阿斯手持橄欖枝,站在船尾的高處,祈求和平的故事。不僅僅是文人,整個羅馬都將橄欖枝作為和平的標志,這從當時發(fā)行的錢幣中可見一斑。公元七十到七一年的一個維斯帕先四德拉克馬銀幣上,和平女神厄瑞涅的右手就握著倒轉(zhuǎn)的橄欖枝。
網(wǎng)絡資料圖
這種在錢幣上以橄欖枝作為和平標志的行為一直延續(xù)到十七、十八世紀的歐洲,比如當時英國的硬幣上都以長矛和橄欖枝分別作為戰(zhàn)爭和和平的象征。
美國獨立戰(zhàn)爭前夕,英美關系惡化,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萊克星頓槍聲迫在眉睫。1775 年1月,《倫敦雜志》的扉頁刊登了一幅象征和平的版畫,和平女神從圣殿的云中降下,為美國和不列顛帶來了橄欖枝,同年7月,美國也通過了“橄欖枝請愿書”,希望避免與英國發(fā)生全面戰(zhàn)爭,雖然對和平的呼吁并不是此次生效,但是橄欖枝作為和平的標志似乎是當時西方世界的共識。
《倫敦雜志》1775年扉頁
另一個與和平息息相關的意象是鴿子,和平鴿的叫法便來源于此。使用鴿子作為和平的象征,起源于早期的基督徒,他們通常在墳墓上描繪鴿子的形象,因為在新約圣經(jīng)中,鴿子是耶穌受洗時降在耶穌身上的圣靈。
世界上大多數(shù)的廣場都會養(yǎng)鴿子,人群所至,鴿子隨風而起,時時提醒游客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和平鴿更是盛會不可缺少的形象之一。
而這兩種和平意象后來經(jīng)常同時出現(xiàn),橄欖枝總是由鴿子攜帶,這源于圣經(jīng)中的故事?!杜f約·創(chuàng)世紀》記載,上古洪水泛濫,諾亞方舟保留著人類僅存的果實,諾亞于困頓之時,從方舟上放出一只鴿子,讓它去觀測洪水是否退盡。后來,上帝讓鴿子銜回橄欖枝,示意洪水已經(jīng)退盡,希望尚存人間。諾亞知道洪水已開始退去,和平與安全就要重返人世。自此之后,和平鴿與橄欖枝緊密結(jié)合在了一起。
和平鴿深入人心
起初,這種使用方式仍具有宗教含義,僅在基督教內(nèi)部廣泛流行。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給鴿子賦予了圣靈之意,更是將之局限在基督教的使用范疇之內(nèi),真正令這種意向走向世界的是另一位偉大的藝術家畢加索。
世界人民和平大會于1952年12月12日至20日在奧地利的維也納舉行,這次會上通過了《世界人民和平大會宣言》和《致五大國政府書》。宣言提到,應該立即停止朝鮮戰(zhàn)爭、禁止使用細菌戰(zhàn)、反對任何國家建立軍事基地,絕對禁止核武器并組織裁軍談判,必須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和地位以及其他相關議題。
網(wǎng)絡資料圖
會議手冊的封面便是畢加索繪制的和平鴿圖案,此次會議基本內(nèi)容也被翻譯成中文,和平鴿不再只有基督教語境中的希望意象,更添政治意象,當時智利的著名詩人聶魯達把它叫做“和平鴿”。由此,鴿子才被正式公認為和平的象征,成為和平運動和共產(chǎn)黨理想的象征,并被用于當時的共產(chǎn)主義示威活動。
1990年在我國舉行的亞運會等盛會的開幕式上,都有數(shù)萬羽美麗的鴿子迎空飛翔,象征了我國和世界人民向往和平、友誼團結(jié)的美好愿望。
2019年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7萬羽和平鴿展翅高飛;前段時間的冬奧會開幕式上,千萬雪花,競相開放,最讓人記憶深刻的也是那兩只掉隊和引路的小鴿子。
這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雪花”環(huán)節(jié)(2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
和平鴿也好,和平標志也好,雖然流行的時間不同,但是都代表了艱難時代中,人類對和平的追求,哪種標志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取決于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流行文化的詮釋和普羅大眾的接受程度,形式雖有差異,但是內(nèi)核從未改變。
細細觀之,世界上不同文化,不同時期都產(chǎn)生過形式不一的反戰(zhàn)和平標志,比如中國的漢字“和”、V字手勢、白罌粟、斷槍標志和日本的千紙鶴等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承載了人類對和平的熱忱。
對戰(zhàn)爭的反思和對和平的期望是人類共通的感受,政治家和文人試著用復雜的文字和理論表達這種反思,而經(jīng)由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高度符號化的標志最能承載這種認知,不論反戰(zhàn)或和平的標志到底是什么,其中蘊含著的對和平的期望是不變的。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nèi)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在烏克蘭,反法西斯女英雄卓婭再一次被“絞殺”
2022-04-24 10:15 烏克蘭之殤 -
“定遠”沉艦殘骸遺址水下考古調(diào)查工作今年將繼續(xù)
2022-02-13 22:33 考古 -
蘇聯(lián)亡于科技?
2022-01-25 08:00 -
“大帥幣”與張作霖:作為旅游資源的歷史名人
2022-01-21 14:34 -
觀網(wǎng)直播間:蘇聯(lián)為什么由盛轉(zhuǎn)衰
2022-01-07 17:57 -
“連無助的老兵都要欺負!?”日本的歷史虛無主義很“優(yōu)雅”
2022-01-04 07:51 -
?;韬钊ナ罆r間首次被揭示:公元前59年九月初八
2021-12-30 15:33 考古 -
考古新發(fā)現(xiàn)!江西樟樹國字山大墓或為越國王室貴族墓
2021-12-25 13:36 考古 -
分久何以必合?中國為何總是走向統(tǒng)一
2021-11-01 07:43 -
《走向共和》不靠譜?為何歷史老師常常推薦?
2021-10-29 08:12 -
-
“美國應學學印度,因為印度支配了中國兩千年”?!
2021-10-05 08:54 -
水墨動畫《奇跡有密碼》之“不平凡的扁擔”
2021-09-28 16:31 -
做學問?抱大腿?胡適為何能成一代名流?
2021-09-13 07:38 -
胡適立場不正,但學問很大?
2021-09-08 07:40 -
俄解密檔案:蘇聯(lián)要求引渡731部隊負責人,美多次回避
2021-09-02 16:27 日本戰(zhàn)犯筆供 -
河南發(fā)現(xiàn)世界最古老造幣廠
2021-08-09 15:53 考古 -
1921-2021黨史百問匯總
2021-07-06 10:25 建黨百年 -
李光耀觀中國:“中國有自己的方式”
2021-07-06 09:52 中共100個對外交往故事 -
沒有列寧主義,五四運動的歸宿就是街頭政治
2021-07-03 08:41 人間正道·中共建黨100周年
相關推薦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評論 113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28“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180“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3最新聞 Hot
-
哈馬斯接受?;鹂蚣?,特朗普:好事
-
江蘇:縣級以下禁止開發(fā)政務服務APP
-
“家庭主義者”盧特尼克,把歐盟鴿了
-
通話通了個寂寞?特朗普不滿,克宮回應
-
英前防相挑釁:臺灣問題上,西方對中國簡直慫包…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給日本背后捅刀,逼得臺積電沒法了…
-
“大而美”法案通過,馬斯克表態(tài)
-
朱時茂自曝被騙錢,“我還是反詐大使”
-
英F-35“趴窩”印度機場20天,快被“玩壞”了…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xiàn)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