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歸:葛宇路挨罵,源于現代藝術對“邊界”的破壞
關鍵字: 葛宇路中央美術學院行為藝術邊界現代藝術前些日子,“葛宇路”的路牌被拆掉了。這位來自央美的學生,用自己的名字“葛宇路”重新在高德地圖上命名了北京的百子灣南一路,還做了個路牌掛在上面。一切都在暗中進行得很好,附近的居民和很多吃瓜群眾都真以為有這么個叫“葛宇”的烈士了,直到事情被網友們發(fā)到網上。
然后就出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人們對于葛宇路的評價出現了兩極分化。有的人非常喜歡葛宇路的作品,嘗試用各種方式去解讀,稱他為“年度朋克”,甚至有意大利米蘭的著名美術學院隔空喊話,全獎邀請他入學;但更多的人覺得葛宇路這種“隨地藝術”的行為,是對社會公共秩序的破壞,是嘩眾取寵。不管怎么說,“葛宇路”注定要成為年度藝術事件之一了。
實際上,一次行為、一件事物可能本身就具有藝術上和社會上的雙重性質,二者的邊界又時常會發(fā)生重疊。比如說一只漢代的漆碗,其實既可以被當做一只最普通的盛飯的碗,也可以成為一件藝術品。
通常情況下,人們會采用一個“展覽”的動作,來區(qū)分藝術意義與現實意義。當策展人邀請觀者把展品當做藝術品來觀看時,觀者就相當于借助這個形式,成為了藝術接收者。比如當這只漆碗被放在展覽館的櫥窗里,就沒人再會把它當做一件普通的餐具。但如果只是把碗隨便放在桌子上,那么識貨的人會奉若珍寶,不認識的人未免就要拿它來裝飯。
葛宇路的展覽無疑就是那只放在桌子上的古董碗。他偷偷地在百子灣南一路裝上“葛宇路”的路牌,在高德地圖上做好標記,整個過程中沒有發(fā)出任何信號,明確告訴觀者“我在進行一場行為藝術”,所以他的藝術行為并沒有成功和社會行為區(qū)分開,而是對社會的正常秩序造成了侵犯,這才產生了類似“行為藝術是否可以破壞社會秩序”的討論。
其實這個討論本身就是一種概念上的不明晰,如果從社會秩序的角度,把藝術行為當成一種社會行為來考慮,那當然是要以社會允許的范圍為限度。但如果只是從藝術行為的角度來討論,就必須可以,因為許多藝術本身的目的或意義就是挑戰(zhàn)業(yè)已存在的秩序。對“葛宇路”在評價上的分歧,實際上說明觀者在對整件事情的認知上產生了混亂。
這件事情更深層次的意義是,它體現了現代藝術的一種傾向:如果藝術家不特意說明這個行為是一次行為藝術的話,觀眾就沒有辦法自己作出區(qū)分。
葛宇路這番言論被很多網友戲稱為“年度男朋克”
實際上,現代藝術的邊界在很多時候都開始變得模糊不清。藝術評論家杰羅德·萊文森甚至非常棄療地表示,藝術中本身就存在許多“邊緣例子”,它們可以是藝術,也可以不是藝術,只有當它們“鄭重地要求用先有藝術品被看待的相同方式來看待它”時,它們才成為藝術,而這種對邊界的開放,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性的體現。
這個表達其實挺讓人無語的,因為多少有點循環(huán)定義:如果我用對待藝術品的眼光來對待一件物品,它就成為了一件藝術品。換句話說,如果我把你當兒子對待,你就是我兒子,因為我把你當兒子對待,所以你是我兒子。
這種普天之下皆兒子的想法……怎么想都覺得有點流氓吧。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韓京霏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評論 134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29“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180“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4最新聞 Hot
-
哈馬斯接受?;鹂蚣?,特朗普:好事
-
江蘇:縣級以下禁止開發(fā)政務服務APP
-
“家庭主義者”盧特尼克,把歐盟鴿了
-
通話通了個寂寞?特朗普不滿,克宮回應
-
“盯上”西非礦產,特朗普將會晤非洲五國
-
英前防相挑釁:臺灣問題上,西方對中國簡直慫包…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給日本背后捅刀,逼得臺積電沒法了…
-
“大而美”法案通過,馬斯克表態(tài)
-
朱時茂自曝被騙錢,“我還是反詐大使”
-
英F-35“趴窩”印度機場20天,快被“玩壞”了…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