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一昉:加拿大穆斯林女孩撒謊事件與中國新移民的“自我構(gòu)陷”
關(guān)鍵字: 加拿大白人至上
同時整個事件反映了一些華人社區(qū)的現(xiàn)狀。這個事情的討論局限于華裔新移民社區(qū)而非整個華人社區(qū),更具體點是局限于大陸新移民社區(qū)。即使在大陸新移民社區(qū)里面,并沒有出現(xiàn)一邊倒支持游行的立場。很多人也在各個微信討論群組表示事件有些上綱上線,而且跟華人的直接關(guān)系不大。更重要的是很少有年輕人支持華人因為這個事情上街的。很多是不關(guān)心,了解到的也不一定支持。
也就是說真正群情激憤的是大陸新移民社區(qū)里面的部分人士,而且很可能是非常少數(shù)的人,并非得到了廣泛的所謂“華人”的民意基礎。但華人的事情就是這樣,個別中老年新移民人士總是要上街代表整個社區(qū)的“華人利益”,“華人價值”及“華人的立場”。
華人抗議現(xiàn)場(作者供圖)
這便是此次事件的可怕之處。
首先,這次游行的舉動本身很容易被塑造成違背“加拿大的主流價值觀”。類似由部分華人發(fā)起會被認為違背Canadian value的事件不止是這一件了。特點往往在于不論發(fā)起者主觀意愿如何,但從標語到口號到論述都給社會一種藐視弱勢群體,或者仇視其他少數(shù)族裔的感覺。而這樣的觀感,其實在主流歐洲族裔眼中也是會產(chǎn)生反感的。這其實跟左派還是右派關(guān)系不大。
往往在加拿大左右派立場趨于一致的時候,就會有個別華人展現(xiàn)出來比主流右派還要右到非常右的舉動。更重要的是一些主流英文媒體也樂于塑造“華人群體很奇葩”的社會形象。如果常年閱讀加拿大一些主流大報,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它們的選擇性報道。中國富豪偷稅漏稅,留學生飆車,以及類似違反主流價值的政治立場宣誓的新聞,是這些英文媒體特別要強調(diào)報道的,而更多關(guān)于普通華人的生活困境,或者對社會的貢獻就少于見報了。
這些媒體的部分編輯當然對華人這個族群和中國有基于不同原因的偏見(筆者以后會專門寫篇文章討論這個話題),而他們的報道也是非常savvy(聰明)的,表面上不會讓讀者看到明顯的偏頗。
這樣長期的形象建構(gòu)其結(jié)果就是讓主流加拿大人形成對華人潛意識里的偏見,同時撕裂華人社區(qū)本身。讓土生華人(Canadian born Chinese)對新移民產(chǎn)生反感,希望脫掉自己身上“華人”的標簽;更讓香港移民、臺灣移民甚至部分東南亞移民不希望與大陸移民攪合在一起。
此次個別華人的舉動與其說是給華人長臉了,不如說是給一些不懷好意的主流媒體提供了抹黑華人的素材。好在由于游行當天正好有婦女游行在同時進行,英文媒體似乎忽略了華人抗議的存在,不知道算不算一種另類的幸運。
(三)
加拿大(或類似英語系移民國)的華人社區(qū),長遠該思考什么?
我們必須要認知華人社區(qū)內(nèi)部的多元導致利益、立場、文化、意識形態(tài)和支持黨派的自然多元。很多事情不要去強求“團結(jié)”和動不動代表“華人的立場”。華人真正的利益共識是在于保護華人在加拿大的基本生存空間,以及防止“排華潮”的再次發(fā)生。而很好地保護自己就要學會“游戲規(guī)則”,并且尊重所在國的“政治文化”。
“游戲規(guī)則”顧名思義,那就是認清楚在加拿大社會運作是基于西方民主體制的。這個部分其實近年來很多新移民也有了認知。網(wǎng)絡上呼吁華人參政、議政、投票的呼聲很大。這都是積極的事情。不論對于代議制民主這個制度本身有什么看法,在西方社會,制度就是如此。
華人不可能鬧革命更改制度的大環(huán)境下,學習好游戲規(guī)則是參與公共事務的基礎要求。然而任何社會的運作,光是了解制度是沒有用的。每個國家和地區(qū)都有特殊的政治文化和主體價值觀。如果不在那個“語境”里面介入,往往得不到社會上其他群體的支持。作為只占全國人口5%的華人,根本是孤立無援。這其實就是中國大陸常說的“尊重國情”。
很多人可能會說華人為什么要認同加拿大的主流價值觀,難道我們沒有自我認同價值的自由嗎?理論上你有一切思想的自由,但實際操作上你的“另類價值”就是達成不了你的戰(zhàn)略目的。哪怕是裝作認同“加拿大價值”,也要裝出個樣子來。
多倫多警方對于事件的聲明
這其實也是第一代華人移民的困境。他們往往是成年后,主要從中國大陸移民至海外,要從新學習另一套文化體系并且純熟運用實在是非常困難。(這個部分不能去怪罪第一代移民。他們事實上也是最辛苦的一批華人。)他們的確沒有能力(如語言障礙),也沒有精力去適應加拿大的國情。
而英文媒體塑造華人形象恰恰喜歡用第一代移民的表現(xiàn)來作為依據(jù)。而第一代移民的后代往往是兩種人。第一種叫做土生華人(加拿大出生的華人),他們在身份認同上本身就不一定認同“華人”。第二種人叫做1.5代移民(筆者屬于這一群體),他們是指小學到青春期階段隨著父母移民出國的群體。這兩個群體相對于他們的父母更了解加拿大的體制與文化。但他們還有個共同特點就是與父母輩在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上容易南轅北撤。這也是第一代移民內(nèi)心所苦悶的,因為自己孩子的思想“太主流”了。
問題就在于當說自己移民為了孩子教育的時候,難道不該預計到教育是包括價值觀建立的嘛?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zhuǎn)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梁福龍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4“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90“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0“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評論 241最新聞 Hot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xiàn)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
想得真美!“美越協(xié)議這一條,旨在孤立中國…”
-
“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
“以色列和俄羅斯正進行秘密會談”
-
佩通坦基本盤還穩(wěn)嗎?泰國權(quán)力天平傾向何方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shù)驅(qū)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