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楓:歐洲好像醒了,又想要裝睡
【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晨楓】
北約秘書長呂特(荷蘭前首相)諂媚地吹捧特朗普“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向他表了大大的忠心:北約已使其成員國答應將國防開支提高到GDP的5%。
為了拉住這位曾暗示退出北約、對第五條集體防御含糊其辭的美國總統(tǒng),歐洲盟友想了招數(shù),但仍不得不面臨戰(zhàn)后80年未遇之大變局。最大的變數(shù)來自最親密的盟友。
美國正在拋棄歐洲,首先犧牲的就是大西洋主義(Atlanticism)。原因不僅有戰(zhàn)略重點轉向亞太,還因為美國在戰(zhàn)略收縮之中。
重要的是,這不是特朗普2.0時代特有的短期現(xiàn)象,等到下一任民主黨總統(tǒng)上臺就失效。美國的轉向是長期的,兩黨輪替只是在轉向的速度和幅度上有所擺動。
大西洋主義是以跨大西洋聯(lián)盟為核心的國際政治理念,主張以共同價值觀和安全利益為基礎,深化美國與歐洲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領域的合作。
民主、自由市場經濟、法治和人權是大西洋主義的思想基礎,北約是軍事基礎,以“馬歇爾計劃”開始的深度經濟互嵌是經濟基礎。
兩次世界大戰(zhàn)都以歐洲為主戰(zhàn)場,冷戰(zhàn)時代蘇聯(lián)是主要威脅,大西洋主義構成Pax Americana的核心,很自然,這也符合美國“最好的戰(zhàn)爭是在別人土地上的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原則。但當美國將中國崛起視為Pax Americana的主要威脅時,歐洲只是美國的副油箱,當拋則拋。
在這樣的情況下,歐洲似乎想起來要重新?lián)纹鹱约旱谋Wo傘了。
歐洲的保護傘有核常兩個方面。英法撐起歐洲核保護傘的問題已有另文專述,不再重復。歐洲的常規(guī)軍力重建則是完全不同的問題。
除去美國、加拿大和土耳其,歐洲的北約總兵力高達150萬人左右,并不少。問題是,北約是諸侯制,各國兵力表面上看起來可觀,但實際上,總部的機關兵和其他非作戰(zhàn)兵力占比不小,“差生文具多”。
北約在裝備上也有很大的問題。比如,坦克總數(shù)高達5000輛以上,但只有1000多輛是豹2(包括A4之前的老型號)、勒克萊爾、挑戰(zhàn)者2、艾布拉姆斯、K2等現(xiàn)代化主戰(zhàn)坦克,大部分是華約時代遺留或東歐生產的T-72(可能有所升級以達到北約標準),以及更加老舊的東西方坦克,比如希臘陸軍的1200多輛坦克里,約1000輛是豹1、M60A3、M48A5這類早該拉去做人工珊瑚礁的東西,剩下的200多輛豹2,其中還有一半是德國到處送人的老式豹2A4。
在不到1000門重炮里,超過一半是牽引式榴彈炮和華約時代遺留裝備,M270履帶式火箭炮和“海馬斯”輪式火箭炮加起來約200-300門。
相比之下,美國陸軍奉行“全員精銳”原則,現(xiàn)有的1500輛一線主戰(zhàn)坦克全部為M1A2 SEP v3/4標準,另有約1000輛M1A1/A2用于訓練和備件,還有3000-3500輛M1/A1/ A2長期封存,需要翻新后才能重新部署。
在自行火炮方面,M109A6/A7在射程上不及德國PzH2000、韓國K9、法國“凱撒”、瑞典“弓箭手”,但信息化程度至少一樣高,總數(shù)則高達1500門(現(xiàn)役加后備)。另有M270約400門(現(xiàn)役加后備),“海馬斯”約500門(現(xiàn)役)。
經歷“克里米亞危機”和特朗普1.0之后,北約各國加速軍事現(xiàn)代化,但大量開支都用于購入美制裝備,歐洲軍工得益較少。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shù)據(jù)表明,2020-24年間,歐洲北約國家的軍火進口比5年前增加105%,其中64%來自美國,而5年前的占比為52%。歐洲甚至成為美國軍火出口的最大市場,占比達35%,超過中東的33%。
這一方面是因為美制裝備技術先進、性能可靠、配套齊全、備件充足,另一方面也是向美國表忠心,把美國緊緊拉上大西洋主義的戰(zhàn)車。
但如今,特朗普公然甩開歐洲:不僅對歐洲百般貶低(甚至連白宮官員也能在歐洲的大會上公開“羞辱”歐洲)、與俄羅斯單獨和談烏克蘭的停戰(zhàn)事宜,還一視同仁將歐洲放進對等關稅清單。
歐洲必須考慮脫離美國、重新武裝的問題了。
決心似乎很大,歐盟和北約此前接連發(fā)布新計劃、新要求。北約要求把國防開支從GDP的2%提高到3%,所有主要門類的武器裝備數(shù)量需要增加30%,一些特定類別裝備的增幅要求更高。這些新目標需要5-10年完成。
不過據(jù)《經濟學人》估計,歐洲如果想不依靠美國而獨立承擔防務,國防開支實際需要提高到4-5%。
2014年到2024年,北約各成員國國防開支占GDP的比例變化 路透社制圖
歐盟則提出總計8000億歐元的“重新武裝歐洲”計劃,其中6500億歐元來自成員國同意增加的國防開支,1500億歐元來自歐盟的新基金,重點向國防開支不到GDP 2%的成員提供。
歐盟規(guī)定成員國財政赤字不得超過GDP的3%,但現(xiàn)在特地為國防開支超標開了后門?,F(xiàn)實是,在2023年,歐元區(qū)平均赤字率已達到3.6%,計入不用歐元的歐盟成員則為3.5%;其中,主要國家和國防開支大戶顯著超標,如法國(5.5%)、意大利(7.2%)、波蘭(5.3%)、比利時(4.2%),西班牙(3.5%)剛超過,德國低于3%,只有2.6%。
歐盟還規(guī)定成員國公共債務不得超過GDP的60%,如果超過,就需要采取措施逐步降低。但現(xiàn)在歐盟平均債務對GDP已達到81.5%,只算歐元區(qū)的話更是高達88.1%。
到2024年第二季度,主要成員和國防開支大國基本都超過60%的警戒線,法國(112.2%)、意大利(137.0%)、比利時(108%)、西班牙(105.3%)都大幅超過,希臘(163.6%)則是老大難問題,德國(61.9%)算剛超過。
不管是赤字還是債務,其他小國(未必是人口小國,但是開支小國)超標或不超標都無關緊要,反正“輕于鴻毛”。
德國一直是歐洲的經濟火車頭,謹慎理財使得赤字依然低于3%的警戒線,61.9%的債務剛過警戒線,但還是可接受的,只是能源危機和市場危機(受美國關稅和中國制造的擠壓)使得德國經濟前景不被看好。
東歐國家的換裝壓力最大,購買力也較低。波蘭正大手筆砸錢擴充軍備,赤字(5.3%)超標了,債務(52.3%)還低于警戒線,但好景能有多長不好說。
法國、意大利、比利時等都沒有大幅度增加國防開支的空間,也不愿意,怕過度舉債驚嚇市場、影響信用評級,造成更大的經濟困難。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伊朗高級軍事指揮官沙德馬尼傷重不治
2025-06-26 08:34 伊朗局勢 -
特朗普:干掉“美國之音”!
2025-06-26 08:31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魯比奧私下對中俄沒幻想,一到鏡頭前就變了”
2025-06-26 08:19 烏克蘭之殤 -
特朗普:下周和伊朗談判
2025-06-26 08:16 -
美方松口:乙烷可運往中國,但…
2025-06-26 08:09 中美關系 -
“中方要求稀土企業(yè)上報這些信息,防止機密外泄”
2025-06-26 08:05 觀察者頭條 -
特朗普政府將限制與國會共享機密:情報遭泄露
2025-06-26 06:43 -
中方代表:美國只想占便宜
2025-06-26 06:43 -
“西班牙帶頭拒絕,北約宣言只好耍起文字游戲”
2025-06-26 00:18 美國一夢 -
見過澤連斯基后,特朗普拿愛國者導彈“畫餅”
2025-06-25 22:50 烏克蘭之殤 -
談到特朗普飆臟話,北約秘書長搬出“嚴父說”
2025-06-25 22:41 伊朗局勢 -
“特朗普忙著慶功時,反噬美國的新秩序正在形成”
2025-06-25 22:22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美國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時間,才能減少對華依賴”
2025-06-25 22:17 中美關系 -
李強在第十六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全文)
2025-06-25 21:50 中國外交 -
徐浩良出任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代理署長
2025-06-25 21:28 -
伊朗防長:感謝中方的理解支持,希望中方繼續(xù)主持公道
2025-06-25 21:15 伊朗局勢 -
“猛打一下就撤,這就是特朗普的軍事策略”
2025-06-25 21:08 伊朗局勢 -
伊朗外交部:核設施“嚴重受損”
2025-06-25 20:56 伊朗局勢 -
李在明引用《西游記》告誡韓官員
2025-06-25 20:48 三八線之南 -
特朗普吹噓:我終結了戰(zhàn)爭,“就像廣島長崎一樣”
2025-06-25 20:45 伊朗局勢
相關推薦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評論 91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24“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174“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2最新聞 Hot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給日本背后捅刀,逼得臺積電沒法了…
-
“大而美”法案通過,馬斯克表態(tài)
-
朱時茂自曝被騙錢,“我還是反詐大使”
-
英F-35“趴窩”印度機場20天,快被“玩壞”了…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xiàn)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