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學界泰斗胡佛:中國崛起是石破天驚的歷史巨變
關鍵字: 中國崛起中國模式高思在云朱云漢胡佛西方民主大歷史觀社會主義民主其二,朱院士認為中國所實施的“社會主義民主”是另有思維、別具建制的。中國傳統(tǒng)的政治觀念一向重視“民為邦本”的“民本主義”,而在這一觀念的基礎上,力求“民享”。至于“民享”的內涵及施政,則實行“精英主義”,亦即在民眾整體福祉的考量下,運用科舉制度,選賢與能,并集中國力,進行精英治理。這種體制當然反對社會階層的撕裂與對抗,以及代表個別利益的政黨惡斗。朱院士進而指出中國所強調的社會主義,就是以民眾整體利益作為“邦本”的進一步構思,而共產黨的執(zhí)政,實質上仍是一種“精英治理”。不過,共產黨執(zhí)政下的“精英治理”,在體制上,則又融入若干現代民主與制衡的設計:如領導階層的任期制,獨立的紀檢及問責制,黨內與行政干部的培養(yǎng)、選拔、黜退以及民意評鑒制等。這些制度一面可避免獨裁與濫權,一面則能發(fā)揮精英的專業(yè)能力,以提升施政的效能,達到“民享”的主要目的。換句話說,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特別著重“民享”,而不采取有礙“民享”的“選舉民主”或“民粹導向”的“民治”。中國所發(fā)展的這種體制,當然為久受西方霸權的欺壓而亟謀振興的“落后”國家提供了另一種發(fā)展的參考模式。
西方所一向倡導的自由民主理念,主要建立在個人理性的基礎上,并依據公民主權及消費者主權的原則,而達到保障多數人權益及滿足多數人需求的目的。這一理念當然為朱院士所熟知,但他在檢視西方主要民主國家特別是美國實際的政治運作后,發(fā)現在資本主義的操控下,一般民眾與精英相比常處在信息、知識、權利極不對稱及甚欠平等的地位,既難作獨立與自主的理性抉擇,也無法達到謀取自身權益與滿足自身需求的目的,終于形成朱院士所痛惜的“變形市場”與“變形民主”。再進一步看,作為西方自由人權基礎的個人主義,也不能是絕對放縱的。如果任何個人或社群主張“只要喜歡,就可以做”,這必定妨礙到其他個人或社群的自由人權。美國新自由主義的絕對開放的觀念,也在某種程度上催生絕對放縱的“變形自由”,或可稱之為“新個人主義”,而加重“變形市場”與“變形民主”所造成的社會失序與沖突。
其三,中國的崛起是為了爭霸嗎?稍看近三百年來的歷史,即知主要的西方國家,皆是為了自利而不惜運用各種強制的手段包括武力,掠奪非西方落后地區(qū)的資源,并爭奪世界霸權及掌控所謂的世界秩序,美國竟常自詡為“世界警察”。朱院士則明確地指稱,這種西方中心的霸權觀,從來不為中國所認可。中國的領導階層也從來不主張稱霸,且公開拒絕美國所推銷的“中美共治”,也就是“兩國集團”(G2)的倡議。中國明白地強調不結盟及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近年來,中國陸續(xù)提出有關上海合作組織、亞太地區(qū)、金磚五國,以及“一帶一路”等等經濟共同開發(fā)方案。這些方案實際皆是超越西方中心的霸權觀,并繞避西方所主控的世界秩序,而重建和平、對等及互利的世界新秩序。這原符合中國傳統(tǒng)“和衷共濟”的“天下觀”的精神,卻也正標示著“非西方世界崛起”的歷史巨變。
五
在歷史的大浪潮激蕩出四個大反轉的巨變后,今后人類的歷史又將如何發(fā)展呢?朱院士的看法是:一方面,全球秩序可能進入一個較長的崩解與重組時期,而在這一時期中,難免會產生某種程度的混亂與失序;另一方面,可能迎來一個無論在經濟、文化、宗教、族群等方面,皆更能符合對等、互惠、多元、尊重以及公正、發(fā)展等原則的新世界,也就是更能建構一個體現“休戚與共”及“和而不同”理念的全球新秩序。
我個人則對這一全球新秩序,持較樂觀的期待。中國近年來與前述有關國家所進行的各種經濟發(fā)展及文化交流等合作規(guī)劃,大多皆能符合及體現上述的原則與理念,而受到這些國家的歡迎。2014年10月24日,在東盟極具聲望的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于香港的一場演講中即指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交往歷史悠久,實際有機會殖民像馬來西亞這樣的國家,但是都沒有這么做。西方國家則占領整個東南亞,如葡萄牙在1509年到達馬六甲,兩年后就把馬六甲占領了。他認為中國很快就可以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無法接受,所以一直把中國當敵人,并制定“重返亞太”的對策,思加圍堵。他進而特別強調:中國崛起會為東盟國家?guī)砗锰?,而不是威脅;在整體上,東盟也不愿意成為圍堵中國的橋頭堡,且馬來西亞的發(fā)展更離不開中國。由馬哈蒂爾的演講詞應可看到,中國在“和衷共濟”的天下觀下所推展的“非西方世界崛起”的世界新秩序,會在東方隨著太陽和煦的晨曦逐漸升起,光照大地。思念及此,我忽憶起宋代名臣宋祁的詞句:“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木蘭花》詞上闋)。但愿東來的春意,能為世界新秩序中的人類生活,帶來盎然的生氣與不盡的繁盛。
我與朱院士切磋問學,相知相惜逾數十年。他的博學、深思,以及睿智的識見與高尚的情懷,我常嘆為當今難得。現細讀他對“石破天驚”的歷史巨變的完整論著,讓我不禁深為感佩一樣是“石破天驚”的他的若干獨特之見。這真是難遇的知識機緣,可稱一生中的幸事與樂事。想關心歷史變局的世人,在通解之后,定會與我同感吧!是為序。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76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69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6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9最新聞 Hot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