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新民:毛澤東周恩來眼中的治水與治國
關鍵字: 毛澤東周恩來淮河治水治理淮河蘇北新中國水利建設北京治水龍須溝三峽【原載《黨史博采》2015年第三期】
1981年6月,胡耀邦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后,說:“想問題,動手動腦,工作方法,我們要學主席;工作精神我們要學總理,他是全黨的楷模嘛。”
美國著名政治家基辛格在談到毛澤東和周恩來時說道:“毛澤東致力于加快歷史前進的速度,周恩來則善于乘時乘勢?!焙詈突粮竦脑u價,大抵可以說明毛澤東和周恩來各自的特點。周恩來善于從毛澤東盡快建設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個戰(zhàn)略高度來理解毛澤東的每一個決策,很多時候都參與了制定;同時更善于作為一個忠實的執(zhí)行者處理好每一個細節(jié)問題。在發(fā)現(xiàn)涉及決策層面的問題時,周恩來還特別善于化被動為主動。他們這種長期的相知互信的關系,有力地推動力中華民族復興的進程。
水利在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中有著特別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這是中國的自然地理特點和社會經(jīng)濟條件所決定的。從大禹治水開始,中華民族一直把治水作為治國興邦的重要一環(huán)。新中國成立之初,黨和政府就根據(jù)國情和人民的意愿,立即把水利建設列在恢復和發(fā)展國民經(jīng)濟的首位。作為擅長戰(zhàn)略的毛澤東,在治水方面,以雄偉的氣魄提出了一個又一個治理、開發(fā)、保護江河的戰(zhàn)略目標。周恩來則將戰(zhàn)略與戰(zhàn)術緊密結合起來,周到細致地進入具體操作中。
周恩來迅速落實毛澤東的四個治淮批示
新中國成立后,恢復國民經(jīng)濟的工作千頭萬緒。周恩來經(jīng)過反復權衡,在作好全面安排的基礎上,確定把水利和鐵路作為工作的重點。我國著名水利專家林一山后來回憶:每當全國發(fā)生難以解決的水利糾紛,或是水利建設中出現(xiàn)重大難題,周恩來都親自出馬,認真處理;凡是毛澤東交辦的治水任務,周恩來更是抓得緊,抓得細。
當時水利方面首先需要治理的是淮河。周恩來指出淮河連年發(fā)生水災的直接原因是:抗戰(zhàn)初期蔣介石在花園口炸開黃河大堤造成了極大災難,創(chuàng)傷一直未能平復。就在新中國成立前夕的1949年夏季,長江和淮河堤防決口,江、浙、滬的海堤在臺風襲擊下幾乎全線崩潰,千百萬災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第二年的1950年7月,淮河中游又是水勢猛漲,超過1931年最高水位,造成重大災害。治水如治國,如何消除水患,對于一個誕生不到一年的人民政權,無異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7月20日,毛澤東看完華東防汛總指揮部7月18日關于安徽、河南兩省水災情況報告后,就根治淮河問題寫批語給周恩來:“除目前防救外,須考慮根治辦法,現(xiàn)在開始準備,秋起即組織大規(guī)模導淮工程,期以一年完成導淮,免去明年水患。請邀集有關人員討論(一)目前防救、(二)根本導淮兩問題。如何,請酌辦。”
周恩來看到了毛澤東轉來的災情報告和批示后,于7月22日約請中財委主任董必武、財政部長薄一波和水利部長傅作義、副部長李葆華和張含英等人,研究防災救災和導淮工程問題。最后決定由水利部和中財委計劃局負責草擬導淮根本方針與次年度水利計劃。
8月1日,皖北區(qū)黨委書記的曾希圣等就當?shù)貫那楹途葹墓ぷ饕庖娭码娭泄仓醒肴A北局、華東軍政委員會并轉中央。毛澤東在8月5日閱后批送周恩來:“請令水利部限日作導淮計劃,送我一閱。此計劃八月份務須作好,由政務院通過,秋初即開始動工。如何,望酌辦?!?
從8月25日至9月12日,根據(jù)毛澤東根治淮河的指示精神,周恩來參加了水利部召開的治淮會議,多次聽取匯報,針對會上發(fā)生的蓄泄之爭,就治淮工作的方針提出指導性意見。
此時的新中國,各項工作特別忙。除了土改、復員工作,還有準備抗美援朝。在治淮的解決辦法上,蘇、皖、豫三省存在著分歧。8月28日,華東軍政委員會向周恩來轉報了中共蘇北區(qū)委的電報,電報強調了蘇北的困難,認為如果當年即行導淮,將改變蘇北的整個工作計劃,對農業(yè)和土改等其他工作影響很大,而且在各方面的準備工作上都感倉促。
8月31日,毛澤東閱畢這份報告,批示:“周:此電第三項有關改變蘇北工作計劃問題,請加注意。導淮必蘇、皖、豫三省同時動手,三省黨委的工作計劃,均須以此為中心,并早日告訴他們?!?
周恩來立即按照毛澤東的批示,仔細聽取意見,細致做好各方面的協(xié)調工作,親自落實了治淮工作的經(jīng)費和任務。他對三省的負責人說:“只要你們三個諸侯統(tǒng)一了,就好辦了。我向主席匯報,只要主席同意,就這樣辦了?!碧K北是周恩來的故鄉(xiāng),但他反復告誡干部要吸取國民黨治淮時江浙人管事,只顧下游,不顧中游、上游,鬧地方主義的教訓。
9月2日,周恩來又約董必武、薄一波和傅作義等人開會,研究治淮計劃。會議決定:(一)治淮必須江蘇、安徽、河南三省同時動手,做到專家、群眾和政府三結合,新式專家和土專家相結合。(二)到九月訂出動員和勘探的具體計劃,十月動工。
9月21日,毛澤東收到曾希圣電告皖北災民擁護治淮的情況,非常高興。為督促治淮工程早日開工,毛澤東批示:“周:現(xiàn)已9月底,治淮開工期不宜久延,請督促早日勘測,早日做好計劃,早日開工。”
同樣也是在9月21日,周恩來約傅作義和李葆華談話,要他們加緊督促實施治淮工程計劃。在9月22日接到毛澤東21日的批示后,周恩來致信毛澤東等其他中央領導人,告知關于治淮的兩份文件已經(jīng)送至華東、中南軍政委員會審議;治淮工程計劃則已經(jīng)由水利部及各地開始付諸實施,因時機不容再誤。
1950年10月14日,政務院發(fā)布《關于治理淮河的決定》,制定了上中下游按不同情況實施蓄泄兼籌的方針。新中國水利建設事業(yè)的第一個大工程拉開了帷幕。當人民政府決心根治淮河的消息傳到淮河流域的時候,數(shù)千萬群眾熱烈擁護中央治理淮河的決定。
同抗美援朝一樣,治淮工程得到了全國人民的熱烈支持?!案缸育R上陣,兄弟爭報名,婦女不示弱,夫妻共出征”。百萬民工和工程技術人員奮戰(zhàn)在治淮工程的工地上,“緊張、愉快地勞動著。這是自古以來都沒有聽說過的大事情。”這番情景也深深感動了到工地視察的傅作義和李葆華等人。傅作義在文章里寫道:“我所看見的一切,真是滿眼都是力量,滿眼都是希望。”“使我深刻體會到毛主席所領導的革命的意義。歷史上沒有一個政府,曾經(jīng)把一個政令、一個運動、一個治水的工作,深入普遍到這樣家喻戶曉的程度,這是一個空前的組織力量。依靠共產(chǎn)黨的領導,人民政府是深深的扎根在每一個角落、每一塊土地、每一個人心的深處,因此人民政府的力量是不可搖撼的偉大。有了毛主席和共產(chǎn)黨,我們不僅能夠治好淮河,更能夠做好一切應該做好的事情”。
治淮工程取得的一個個成績不斷感動了很多人。我國著名學者梁漱溟,曾在1953年與毛澤東爭辯,認為共產(chǎn)黨不關心農民了。盡管他很快認識到自己的說法不妥,但最使他信服的還是后來參觀治淮成果的所見所聞。梅山水庫是周恩來親自主持工作會議決定的治淮工程之一,在1950年代是世界上最高的連拱型大壩,到1970年代聯(lián)合國大壩委員會主席托蘭還稱贊道:“連拱壩好,中國人民了不起!”梁漱溟在參觀日記中寫道:“愚衷心感想甚多,自愧不如共產(chǎn)黨多矣!”于是他想靜下來的時候寫一本書說明中共如何挽救中國。這些親眼目睹的新中國累累碩果使他在“一九五七年別人以為他要‘鳴放’,卻發(fā)現(xiàn)他沒有什么想鳴放的?!保ㄒ娏号嗨。骸蹲詈笠粋€大儒》第288頁)
治淮工程的成績也使新中國的形象在海外煥然一新。2011年9月9日,臺灣著名作家龍應臺在大陸一家報刊發(fā)表文章:《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文中提到了當年在美國留學的、當今享譽世界的臺灣編舞家林懷民。文中寫道“林懷民說的是,‘七零年代末,我跟一堆臺灣留學生在美國看一個片子,感動得一塌糊涂,覺得,這就是真正的、偉大的中國嘛?!薄澳遣科樱抑两癫辉催^,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就從此牢牢記得了它的名字: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資料對這部1952年出品的片子的解說是,‘淮河發(fā)源于河南桐柏山區(qū),全長一千多公里,流域面積二十二萬平方公里,有五千八百多萬人口居住在淮河兩岸。舊社會,反動統(tǒng)治階級不治水、不修堤,使淮河成為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的情況。解放后,毛主席發(fā)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指示,堅定了人們治水的決心?!?
1950年代初的根治淮河的決策和淮河水利建設的開展,突出地顯示了毛澤東、周恩來人民領袖的光輝本色。這種光輝本色,既體現(xiàn)在毛澤東的戰(zhàn)略眼光,也體現(xiàn)在周恩來善于把毛澤東的方略具體化。
參加建設十三陵水庫勞動的雙重意義
1957年前后在全國一些地方曾發(fā)生過群體事件,有的影響還比較大。這使得毛澤東和周恩來等中央領導意識到有必要在各級干部中加強群眾路線教育。1957年5月1日《人民日報》發(fā)布了中共中央的整風指示。全黨整風開始后,5月10日中央又發(fā)布了《關于各級領導人員參加體力勞動的指示》。這兩個文件實際上都是4月27日同一天由毛澤東起草的。文件認為,領導者參加生產(chǎn)勞動,同群眾打成一片,有利于及時地、具體地發(fā)現(xiàn)和處理問題,有利于改進領導工作,從而可以比較容易地避免和克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主觀主義的許多錯誤。這個文件與關于整風的文件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使各級干部不脫離群眾。毛澤東和周恩來在這個問題上有著高度的共識?!爸苌朴谝阅撤N方式起帶頭作用,其一是他提出了國家領導應當參加體力勞動。以往,黨的領導疏遠普通人民,黨內滋長著周所描述的‘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官僚主義、僵化、傲慢和嬌氣’。在1958年刮起的新熱潮里,周恩來至少有三次參加了體力勞動,頭兩次是在北京郊外的十三陵水庫工地?!保ǖ峡恕ね栠d著封長虹譯:《周恩來傳》解放軍出版社1989第211頁)
新中國建都北京時,百廢待興,而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為北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修城內的供水系統(tǒng)。生逢亂世的著名作家老舍,從這件事上看出了一個嶄新時代的開始。在反映北京治水的《龍須溝》中有這樣的話:“自打咱記事起,有誰關心過咱門口這條龍須溝嗎?----除了咱們毛主席,沒有過!”為了建設一個現(xiàn)代化的首都,考慮到歷史上的水源遠遠不夠,1957年12月,毛澤東經(jīng)過數(shù)次考察并征求了周恩來等人的意見后,決定修建十三陵水庫。
周恩來在十三陵水庫勞動
十三陵水庫于1958年1月破土動工,開始只有民工8000人和義務勞動大軍2000人。為了趕在汛期之前完成筑壩任務,北京市委決定發(fā)動全市各方面力量參加義務勞動。至5月,每晝夜達到十萬人。1958年5、6月間,周恩來三次到十三陵水庫參加勞動。5月25日下午,周恩來與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率全體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來到十三陵水庫工地參加義務勞動。周恩來站在民工隊里往大壩上傳土。裝筐的民工有意少裝一點,周恩來開玩笑地說:“都裝這么少,大壩什么時候才能長起來呢?”這些中央領導人到十三陵水庫工地參加勞動,一方面體現(xiàn)了人民政府對治水安邦的重視,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毛澤東希望所有干部不要脫離群眾的意愿。毛澤東在當時的八大二次會議上強調:像我們這些人是否每年可體力勞動一個月,分幾次,目的主要是鍛煉思想意識,也可鍛煉身體,增長知識。那天,直到晚上七點,毛澤東一行人才返回北京城。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鐘曉雯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評論 70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22“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165“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2最新聞 Hot
-
操心中國,美國“黑手”又要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
-
“特朗普要想訪華,先把臺灣問題說清楚”
-
“對以色列感到憤怒和警惕,沙特將與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給日本背后捅刀,逼得臺積電沒法了…
-
“大而美”法案通過,馬斯克表態(tài)
-
朱時茂自曝被騙錢,“我還是反詐大使”
-
英F-35“趴窩”印度機場20天,快被“玩壞”了…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xiàn)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