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人民拿起卡拉什尼科夫的AK步槍
關鍵字: 卡拉什尼科夫步槍AKAK47AK74AKM56式沖鋒槍年前一位老人離開了我們,他沒有在監(jiān)獄里蹲20多年,也沒有為民主和自由絕食抗議。他的名字,沒有與西方吹捧的種種思想所勾連,只和一支槍聯(lián)系在一起,而這支槍的名字,又和很多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雖然指責AK-47“武器殺人”的聲音不絕于耳,對于卡拉什尼科夫,這或許是一種更好的紀念,因為他的生命和靈魂也借由這件武器和那段歷史永久傳承下去。
卡拉什尼科夫的一生,可說是蘇聯(lián)科技人員典型的人生歷程。關于AK-47的專利權等等事情,已經有足夠多的文章論述,筆者不再贅言,不妨直接從他的作品——AK系列自動步槍開始吧。
AK系列步槍在大眾文化中更是毫無爭議的“槍”這個符號的形象代表,在電影《戰(zhàn)爭之王》中有一段配合著《天鵝湖》音樂的特寫,鏡頭慢慢沿著AK-47(其實電影里的道具是中國的56式沖鋒槍)的槍身向上推進,看著它挺拔的槍身、曲線畢露的彈匣、一觸即發(fā)的扳機、矜持的保險、堅實的槍托……這近乎于挑逗的畫面,這就是大眾文化中AK-47的典型形象——性感的槍,有著神性的槍。
2005年,電影《戰(zhàn)爭之王》中向塞拉利昂軍閥推銷AK步槍的軍火商
技術之神
那么,AK為何具有神性呢,首先我們要說說它的技術優(yōu)勢,這是它一切傳奇的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是一場催生了現(xiàn)代世界的戰(zhàn)爭,不僅武器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幾乎所有戰(zhàn)后的重要科技都在大戰(zhàn)期間至少有了雛形。戰(zhàn)爭爆發(fā)之初,全世界的軍人還在探討到底要不要裝備沖鋒槍。蘇聯(lián)甚至更加極端地認為,連半自動步槍都過于復雜,不利于沒有多少文化的士兵掌握,所以并不重視沖鋒槍,甚至撤裝了已經開始生產的AVS-36、SVT-40等半自動步槍。
60年代初,東德士兵叛逃,可見他使用的是PPsh41沖鋒槍
然而戰(zhàn)爭一開始,蘇聯(lián)就痛感手中的自動武器數(shù)量不足。二戰(zhàn)中,蘇聯(lián)生產了數(shù)量巨大的沖鋒槍和機槍,但蘇軍步兵手中最典型的武器,依然是古老的“莫辛·納干”旋轉后拉槍機式步槍。二戰(zhàn)后期,蘇軍終于重新思考未來的士兵需要什么武器,開始設計新一代自動武器。
對于一支槍來說,最重要的問題莫過于它發(fā)射什么樣的子彈。蘇聯(lián)和德國不約而同地認識到,他們需要一種介于手槍子彈和步槍子彈之間的彈藥,于是“中間威力步槍彈”誕生了。發(fā)射中間威力彈的步槍能夠對400米內的目標具有“足夠的精度”——這大概是普通士兵肉眼能看清敵人的距離。與之相比,發(fā)射手槍子彈的沖鋒槍只能對一兩百米上的目標保證一定的命中率。也就是說,即使你看得見敵人在前面探頭探腦,你手里的沖鋒槍也很可能打不中他。而之前普遍使用的“全威力步槍彈”雖然能讓神槍手打中1000米以外的敵人,卻同時有很大的后坐力,不適合讓士兵在各種姿勢下連發(fā)射擊。
正在埋設地雷的越南游擊隊,他裝備的仍是一把莫辛·納干式旋轉后拉槍機式步槍
新型7.62*39毫米(7.62表示口徑,39毫米則是槍彈的長度)子彈于是成為蘇軍戰(zhàn)后新型步兵武器的第一選擇。然而與德國同行相比,蘇聯(lián)槍械設計師們似乎偏保守。與德國戰(zhàn)爭末期生產的Stg-44突擊步槍相比,槍械大師西蒙諾夫和捷格加廖夫圍繞蘇軍子彈設計出的是SKS半自動步槍和RPD輕機槍,對步兵的火力提升有限。
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設計師,卡拉什尼科夫比他的前輩們更有魄力。他結合自己在二戰(zhàn)中作為普通一兵的作戰(zhàn)經驗,經過一年多的打磨,拿出了AK-47步槍。這支槍贏得了斯大林本人的青睞。據(jù)說“鋼鐵同志”拿到樣槍的那天,一整個下午都不舍得放下它。
蘇軍全面換裝AK-47,官兵們對于新式武器愛不釋手
斯大林喜歡AK-47當然不是沒有道理的。它外形樸實、質感強、部件結合緊密、各部件的設計都很周到,是一件精湛的工業(yè)設計作品。AK-47的人機功效堪稱完美,可以說超過了此后在它基礎上修改而來的很多型號步槍。
同時,拜新型子彈所賜,AK-47步槍可以讓士兵們輕松地在各種姿態(tài)下噴射子彈,精度也達到了一定水平。它的性能在步槍、沖鋒槍、輕機槍之間達到了完美的平衡,事實上一個步兵班中的士兵完全可以全部裝備AK-47突擊步槍進行作戰(zhàn),而確保相當?shù)淖鲬?zhàn)效能——此后卡拉什尼科夫又開發(fā)了AKS-47傘兵步槍、RPK輕機槍、AK-47SU短突擊步槍等型號的衍生武器,形成了AK-47槍族,滿足了步兵班對于輕武器的大部分需要。
“布拉格之春”時街頭巡邏的蘇軍
這是AK-47成功的最基本因素。至于AK-47最令人驚訝的可靠性,其實和它相當?shù)牟⒉簧僖姡热缫陨械?ldquo;烏茲”沖鋒槍,也可以完成在漫天沙塵中可靠發(fā)射,從泥水里撈出來就能打這些AK步槍的“神技”。但它可遠沒有AK這么聲名遠播,就是因為其基本性能和AK-47沒有可比性。
此外,AK系列步槍之所以能夠長期裝備世界許多國家,更是由于二戰(zhàn)后,輕武器發(fā)展已經達到成熟狀態(tài),再在槍械的基本結構上進行修改也不會顯著提高作戰(zhàn)效能。即使是21世紀最先進的步槍,其基本性能也不見得比AK-47有多大提高。俄軍精銳的特種部隊在車臣大量使用AKM突擊步槍就是一個例證。
裝備從AK-47衍生而來的AK-74槍族的俄軍
在車臣戰(zhàn)爭中,俄軍精銳部隊使用了大量AKM步槍
不過,僅僅是上面這些技術性能上的優(yōu)勢,AK-47還只能叫一支杰作。作為一件工業(yè)品,AK步槍的產量是它“成神”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制造之神
作為一件需要大批量生產的工業(yè)品,不光是做出一把樣槍來這么簡單。事實上,AK就是自動武器中的“福特T”型車,卡拉什尼科夫與其說是設計了一種槍,不如說是設計了一整套制造AK步槍的工業(yè)體系??梢哉fAK系列步槍的生產,集中體現(xiàn)了二戰(zhàn)后大規(guī)模生產工業(yè)品的各種特征。
表演腰際射擊的阿爾及利亞警察,可見即使是女性也可較為輕易地控制AK步槍的連發(fā)射擊
最初的AK-47還不能完全滿足“超大規(guī)模生產”的要求,它的機匣還是用了機加工工藝,也就是從一整塊金屬通過銑、削工藝變成一個部件;同時槍上也還有許多鉚釘。1953年起,蘇聯(lián)生產的AKM步槍就改變了工藝,改為沖壓、焊接工藝,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更降低了生產難度。至今,世界各國使用最多的AK系列步槍仍是AKM和與之采用相似生產工藝的中國56-2式沖鋒槍。
關于世界上到底有多少AK系列步槍,新華社報道,卡拉什尼科夫大師曾說過一個數(shù)字:共有一億支,其中俄羅斯伊孜馬克工廠生產了其中的10%。
美國槍械愛好者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的統(tǒng)計似乎不支持這個說法。他們認為,俄羅斯生產的AK-47步槍約500萬支、AKM步槍約1000萬支(其中一半用于對外軍援)、AK-74步槍500萬支。中國仿制型約1500萬支,國外非官方組織估計中國還生產了額外500萬支未被列入官方記錄,全部用于援外。而其他國家生產的總數(shù)約為500萬支。但上述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然不夠完整。據(jù)統(tǒng)計,俄羅斯2012年列入銷毀清單的AK-74步槍就有上千萬支。
1967年,在蘇伊士運河中洗澡的以色列士兵,手中拿著繳獲的AK-47步槍
1967年運河戰(zhàn)爭中以色列軍主要裝備的是烏茲沖鋒槍,這種武器其實也非??煽?,但基本性能根本無法與AK-47相提并論
西方槍械研究者一般認為,AK步槍的總產量可能在7000萬支左右,不大可能達到1億支之多。
盡管如此,這個數(shù)字已經大得讓人喘不過氣來了。在整個二戰(zhàn)期間,蘇聯(lián)也不過生產了2000萬支莫辛·納干步槍——那可是比AK結構簡單得多的“拉大栓”步槍。而自動武器產量更少,蘇聯(lián)波波沙沖鋒槍約600萬支,而德國MP40沖鋒槍更僅有120萬支,和AKM同樣大量采用沖壓工藝的MG-42機槍產量約有100萬支。
正是AK步槍如此龐大的產量,它才能夠得以在全世界范圍內廣泛的流行。至今,AK系列生產仍未終止,其最終產量到底會有多少,可能無法得到一個準確的數(shù)字了。
解放之神
AK步槍的性能優(yōu)勢和巨大的產量結合在一起,終于造就了AK步槍的傳奇歷史,不夸張地說,它是一支改變了歷史的槍。在談AK對世界歷史的影響之前,我們必須回顧一下AK誕生之前的一些歷史事實。
阿爾及利亞內戰(zhàn)中的法軍士兵,裝備著丑陋而短小的MAT沖鋒槍
二戰(zhàn)前,第三世界國家反殖民抵抗者很難得到制式武器,要想組織起一支軍隊異常困難。
在“游擊隊之歌”里有一句歌詞:“沒有槍,沒有炮,自有那敵人送上前。”然而這種革命樂觀主義的背后,卻是中國自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遭受帝國主義國家武器禁運的歷史。當時的世界列強,不僅僅是對中國,也對當時全世界的殖民地國家實施禁運。
越戰(zhàn)早期越南游擊隊照片,最前方一人使用美制BAR自動步槍(輕機槍),后方幾個人使用的武器十分雜亂,似乎包括湯姆森沖鋒槍、M2卡賓槍和莫辛·納干步槍
以《海牙公約》為代表的一系列19世紀末、20世紀初制定的軍控條約中,對于機槍進出口就有相關規(guī)定,后來還禁運火炮等重武器。這看起來是為了“人道主義”原因,減少戰(zhàn)爭傷亡的“正義之舉”,事實上卻只是把戰(zhàn)爭變成了殖民者對反抗者的單方面殺戮而已。
簡單來說,所有帝國主義列強現(xiàn)役的軍用武器,都受到嚴格的管制。這使得殖民地國家只能依靠走私偷運手段獲得少量現(xiàn)代武器,而且價格高昂。這大大提高了反抗的“門檻”,直到二戰(zhàn)結束后多年,完全依靠本國人民武裝和少量外來援助在反抗帝國主義的戰(zhàn)爭中獲勝的,也只有中國這唯一的特例。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以巨大的傷亡為代價的。
越南正規(guī)軍在越戰(zhàn)中逐步換裝AK槍族,圖中士兵手持56式沖鋒槍
隨著冷戰(zhàn)的持續(xù),AK步槍為全世界各路武裝所用,圖為使用AKM步槍的黎巴嫩民兵
在整個20世紀60年代之前的歷史中,還沒有哪個世界大國曾經向殖民地軍民提供主流水平的輕武器。
二戰(zhàn)結束后,蘇聯(lián)和社會主義陣營開始向第三世界國家提供制式軍用武器。關于這一點,毛主席也有論述,他曾提到,世界范圍內反帝國主義游擊戰(zhàn)爭的興起,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輕武器的普及。以越南、阿爾及利亞為代表的第三世界國家在社會主義陣營軍援下紛紛走上反抗之路。
最初蘇聯(lián)提供的軍援武器主要是“莫辛·納干”步槍和老式機槍、沖鋒槍,甚至二戰(zhàn)中繳獲的德國槍械,這些武器彈藥類型混亂,且數(shù)量也有限。對于殖民地的革命者們來說,他們組織的軍隊不可能有帝國主義軍隊那樣完整的軍事訓練,要想組織多種不同射程、不同任務的輕武器互相配合,難度很高。中國援越抗法期間,陳賡大將就曾經對這一時期戰(zhàn)術技巧生疏的越南人民軍頗有微詞,這與當時越南軍民缺乏優(yōu)秀的輕武器也有一定關系——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zhàn)爭經驗是在長期的革命戰(zhàn)爭中慢慢磨礪出來的,期間付出的巨大代價,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負擔得起的。
阿富汗戰(zhàn)場上的蘇軍,手持安裝有榴彈發(fā)射器的AK-74步槍
阿富汗戰(zhàn)爭期間的“圣戰(zhàn)者”,他們手中的AK大多并非繳獲,而是從中央情報局手中獲得,而中央情報局則從中國和東歐大量購買這些武器
我們前面提到,AK步槍是一種槍族化的武器。也就是說,只要用AK系列槍族,就可以武裝起一支軍隊。從戰(zhàn)略角度來看,這大大簡化了步兵的訓練、后勤保障等等工作。對于接受蘇聯(lián)援助的很多國家來說,意義巨大。
AK-47從70年代進入全盛時期,真正成為第三世界人民眼中“解放之槍”。這一時期在全世界范圍內,第三世界反殖民的浪潮風起云涌。尤其是非洲、南美,到處都是揭竿而起的左翼運動。而他們無一例外,都拿著蘇聯(lián)的AK步槍。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以南非軍隊、安哥拉政府軍等為代表的反革命武裝手中的比利時FN-FAL步槍。手持這兩種武器的黑白皮膚士兵們在非洲大地上的碰撞是如此的火光四濺,以至于原本名頭沒那么響亮的FN-FAL步槍都得了一個“自由之槍”的諢名。
1988年,安哥拉內戰(zhàn)前線的古巴軍人,這場戰(zhàn)爭打垮了南非白人政權,被稱為“冷戰(zhàn)中最后的熱戰(zhàn)”
南非軍隊裝備的FN-FAL步槍也借這場戰(zhàn)爭揚名,被稱為“自由之槍”
看看這個時期全世界各地實現(xiàn)獨立的前殖民地國家名單,我們就可以知道AK步槍在徹底埋葬殖民主義的這場大戰(zhàn)中占有什么地位。
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總數(shù)上千萬的AK步槍在世界各地同時參與戰(zhàn)爭。全世界所有希望反抗帝國主義壓迫的人們,都可以拿到一支不錯的武器。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zhàn)爭改變了中東的戰(zhàn)略形勢,經此一戰(zhàn),阿拉伯人重拾信心。埃及自行生產的AK步槍在這場戰(zhàn)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當然,從這個時期開始,AK步槍的使用者更為“多樣化”。例如1972年制造“慕尼黑慘案”的“黑九月”激進組織就使用了AK-47步槍。
冷戰(zhàn)結束后,蘇聯(lián)龐大武器庫向市場敞開,如果說此前國家間軍火貿易和援助中輸出的大部分武器至少還有一定的限制,只能是一點一點“流散”的話。那么蘇聯(lián)解體后,AK步槍在世界上簡直是開始了一場毫無限制的“雪崩”。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中情局在80年代成了中國和東歐國家AK的最佳客戶,他們采購了大量的AK步槍,現(xiàn)金交易。這些槍被運給阿富汗的“自由戰(zhàn)士”們……后來這些步槍里有多少被用來指向美軍就不知道了。
隨著各地民族解放戰(zhàn)爭基本取得成功,原本那些在殖民時代,曾被殖民者與反抗者的沖突所掩蓋的、種種更加復雜的矛盾浮現(xiàn)出來,其中有不少是殖民者長期“經營”埋下的民族、政治“地雷”。在那些剛剛結束了戰(zhàn)亂的國家,戰(zhàn)爭再次爆發(fā)。而東歐地區(qū)國家的分裂和動蕩中,更是到處都有AK的身影。
圖中出現(xiàn)的是羅馬尼亞制造的AK步槍,連沒什么條件挑剔手中裝備的塔利班也認為這是所有AK步槍中最糟糕的
它出現(xiàn)在9歲的童軍手里,它出現(xiàn)在銀行搶匪手里,它出現(xiàn)在頭上包著頭巾的原教旨主義恐怖分子手里,它也出現(xiàn)在掃射電影觀眾的槍手手里。同時,它也被用來打擊恐怖分子,被用來保衛(wèi)國家安全,被用來抓捕壞人,被用來保護野生動物……冷戰(zhàn)時代生產的AK步槍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可能今后幾十年里它都會繼續(xù)在全世界各地繼續(xù)發(fā)出它帶有濃重金屬撞擊音的特別槍聲。
中國曾以軍援方式對外提供超過500萬支56式沖鋒槍
武器殺人?
有人指責卡拉什尼科夫設計出的這支武器過于耐用、好用,才制造了如此多的殺戮。這種論調實在不值一駁。如果不是西方帝國主義對殖民地的殘酷壓迫,怎么會有這么多的殖民地民眾起來反抗他們的殖民統(tǒng)治?如果不是西方帝國主義在被迫離開前制造的種種矛盾,為何新獨立的殖民地會陷入連續(xù)的動蕩和混戰(zhàn)?如果不是美國西方對解體后蘇聯(lián)各國的背信棄義,又怎會導致AK步槍以極為低廉的價格大量流散?如果不是與美國中央情報局關系極大的國際武器黑市的存在,這些步槍又如何能大量流入戰(zhàn)亂國家?
還記得前面提到過的電影《戰(zhàn)爭之王》嗎?凱奇扮演的軍火商就是同一個美國將軍搭上關系開始國際武器黑色交易之路的,在影片結尾他直接捅穿窗戶紙:“美國需要我這樣的人,因為這樣能讓總統(tǒng)不用弄臟自己的手。”這部影片是一位真實的國際軍火商的“自傳性”影片,片中出現(xiàn)的AK都是準備交付給用戶的武器。
中國的甘蔗刀在盧旺達種族屠殺期間被用來殺人,有些人都可以指責中國“向戰(zhàn)亂地區(qū)提供武器”,卻無視西方在第三世界國家戰(zhàn)亂背后的“決定性”作用,實在是可笑之極。
AK-47或許是這個人接觸到的第一件精密工業(yè)制品
不過就我個人而言,最無法忘記的是這樣一個場景:一個非洲部落的男子,身上只有幾片破布遮體,卻拿著一把AK步槍,對著鏡頭憨憨地笑著——這也許是他此生接觸到的第一件精密的現(xiàn)代工業(yè)產品。這種差異給人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在科幻電影《太空漫游2001》中,有一個經典的鏡頭,東非草原上的祖先拿起一個骨頭,拋向天空,這根骨頭隨后變成了未來的太空站。而中國小說家劉慈欣也曾寫道,人類第一次仰望星空開始,到認識到宇宙的終極秘密,不過是一瞬間。
非洲軍人并非都是拿著AK、衣服花花綠綠的“表演藝術家”
今天的媒體給我們勾畫出非洲一片殘破、戰(zhàn)亂頻仍、到處都是9歲童軍拿AK掃射的印象——然而,在我看來,從殖民地人民拿起AK-47開始,到更加公平、公正的世界新秩序,也不過是一瞬間。
當非洲國家開始自行生產現(xiàn)代化武器裝備之后,新的、更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曙光也就出現(xiàn)了
今天,坦桑尼亞為代表的非洲國家,已經走出了殖民者退去后留下的戰(zhàn)亂不斷的惡性循環(huán),走上了發(fā)展之路。其軍隊也不再只是拿著AK-47,坐著豐田皮卡的“行為藝術家”,他們已經擁有了國產的坦克,甚至將來可能還會自己制造飛機、汽車、輪船,走入現(xiàn)代工業(yè)國家行列。這一切,都是從AK-47帶來的解放開始的。從這個意義上說,AK-47,無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步槍。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堵開源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4“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90“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0“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評論 241最新聞 Hot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xiàn)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
想得真美!“美越協(xié)議這一條,旨在孤立中國…”
-
“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
“以色列和俄羅斯正進行秘密會談”
-
佩通坦基本盤還穩(wěn)嗎?泰國權力天平傾向何方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驅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