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信基金會:到了落實農業(yè)改革“二次飛躍”的時候了
關鍵字: 農村農業(yè)農業(yè)改革第二次飛躍三農問題土地流轉鄧小平同志1990年說,中國農業(yè)的改革和發(fā)展,第一個飛躍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為主的責任制。第二個飛躍,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fā)展適度規(guī)模經營,發(fā)展集體經濟。這又是一個很大的前進?!?7年過去了,如何落實小平同志關于“第二次飛躍”已迫在眉睫。
進入新世紀以來,黨和國家十分重視三農問題,提出了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方針和思路,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對農業(yè)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生產發(fā)展,生活寬裕,鄉(xiāng)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給廣大農村工作者很大鼓舞。但新農村建設為誰建、誰來建、怎么建的問題,理論界始終存在不同認識,還缺乏完整的判斷和思路。
近幾年中央文件和中央領導同志批示中,一直特別注意并強調發(fā)展農村集體經濟問題。習總書記在第七次深改小組會議提出“土地公有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原則。2016年中辦、國辦發(fā)的關于脫貧攻堅的文件,規(guī)定貧困村必須要集體經濟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才能夠摘帽。但在具體工作中,縣鄉(xiāng)村領導都感到發(fā)展集體經濟困難重重,而且不是“硬指標”,沒有認識到其必要性。在具體工作中還是強調“分”的一面。
目前農村集體經濟的狀態(tài)
據農業(yè)部數據,到2015年底,全國有58萬個行政村,其中沒有集體經濟的占50%,有集體經濟、經營收入低于5萬元的占30%,5萬到20萬之間大約為10%,20萬以上的在10%左右。
目前全國58萬個行政村中,土地沒有分到戶、集體經營的大概有2萬個村?!胺痔锏綉簟焙竽軌驁猿旨w經濟的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村領導集體的強弱,甚至是主要帶頭人的個人能力和水平。
賀雪峰認為,2萬個保持土地集體統(tǒng)一經營的,主要是兩種情況:
第一是城中村、城郊村和發(fā)達地區(qū)的一些村莊。這些村莊占2萬個村的絕大部分。這也是今天中國最富的村,其集體收入基本來自土地廠房(或礦產資源)租金,收入穩(wěn)定,本質是城市化工業(yè)化的超級地租,與經營能力沒有關系。由于土地已非農化,地也沒法分,主要問題是土地收益分到誰手里。(這也是2016.12.26文件重點強調的那部分村。)
第二是“明星村”,像華西村、南街村,集體統(tǒng)一經營,發(fā)展二,三產業(yè)。這些村的總數不超過1000個(周建明:堅持集體統(tǒng)一經營、統(tǒng)一分配的,有7000到1萬個行政村,以及河北晉州周家莊鄉(xiāng)、西藏雙湖縣嘎措鄉(xiāng))。這些村較好地實現了共同富裕,公共建設、環(huán)境整治、基層治理和群眾性文化活動都走在前列。有人認為,這些村能夠長期堅持并很好地發(fā)展,有其特定的歷史條件,要求帶頭人和領導班子有很強的能力和水平,在當前政策大環(huán)境下很難復制。一般農村要辦集體企業(yè)搞二三產,主要困難是組織成本高,收益不確定,不容易取得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一些地方的基層干部和積極分子,主動負起組織農民的責任,探索新形勢下的合作化路子,出現了一批各有特點的集體經濟組織,使農村經濟社會面貌煥然一新。到會專家提供了一些這方面的生動案例。
村兩委組織村民,發(fā)揮集體優(yōu)勢,重走合作化道路
作家王宏甲介紹了貴州安順市塘約村,在村黨支部領導下帶領全體村民,發(fā)展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的情況。王宏甲說,塘約在遭到百年不遇的洪災時,只有黨支部能出面組織群眾,進行集體抗災。在中國目前的條件下,只要黨支部沒垮,就是基層治理名正言順的組織者。組織起來,使鄉(xiāng)村的面貌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村兩委動員村民將土地入股合作社,集中種植,發(fā)展多種經營和三產。村民收入的增加吸引了大多數在外打工的村民回鄉(xiāng)。短短兩年,村民人均收入從4000元增加到1萬元。今年兩會期間,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參加貴州代表團會議時,特意提到《塘約道路》一文,稱贊塘約村是新時期的大寨。
塘約村的變化說明,要擺脫貧困,一定要走組織起來的道路,越是貧困地區(qū),這一需要就越迫切。組織起來的人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不能放任農村土地走向私有制。農村的土地集體所有制是中國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最重要陣地,是避免農村兩極分化的制度性保障。社會主義的集體制度,孕育了新中國最寶貴的制度優(yōu)勢和精神財富。
由村黨支部出面重新組織農民合作的情況,在各地都有類似情況。
何平介紹,改革以來,山西過去全國聞名的典型村逐漸被淡忘,但還有幾個村沒有分田,堅持走集體道路,現在成了全國聞名的富裕村。這里不僅沒有外出打工的,還吸引了不少外地的大學生甚至國家干部。
周建明說,山東德州的寧津縣,由縣委組織部推動部分村的黨支部帶頭,整村流轉農民的土地成立合作社,集體耕種。土地面積增加了10%,增產部分50%分紅,50%作為集體經濟收益。青海海西州天峻縣牧區(qū)的梅隴村也是整村搞了合作社。
鄭理堅介紹了他在浙江縉云縣好溪村帶領本村推行發(fā)展民俗旅游經濟的情況。村里動員村民將土地流轉回集體,村委統(tǒng)一規(guī)劃,改造村民舊房,統(tǒng)一建設新居。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新村建設,再用成本價配售給村民,并可還請所有貸款,村集體經濟也由弱轉強。他的切身體會是,農村建設和發(fā)展集體經濟,帶頭人很重要,村長、書記一定要“和”,班子如果不“和”,外部條件再好也沒用。
這些堅持集體經營的村莊,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面貌都強于當地其他農村。但是對他們的經驗,還沒有從發(fā)展道路的高度來予以總結。
何平說,組織農民走共同富裕道路,不依靠基層組織不行。有人說應該靠老板、靠能人,先富帶后富。但30多年的實踐,證明這是靠不住的。山西煤老板全國有名,他們揮金如土,給山西帶來的災難也是最大的。山西兩極分化也是相當嚴重的。
綜合農協模式
山西永濟市蒲韓聯合社理事長鄭冰,介紹了她們聯合社的發(fā)展歷程和經驗。聯合社包括蒲州、韓陽兩鄉(xiāng)鎮(zhèn)42村的3800戶社員,耕種7萬畝地。她們根據農村特點,從組織技術培訓、跳舞、搞環(huán)境衛(wèi)生起步,逐步團結了100多人的骨干隊伍,依靠他們聯系群眾,拓展了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的綜合服務業(yè)務。如組織統(tǒng)一購銷,信貸互助,養(yǎng)老和幼兒教育等。
楊團認為,農村要發(fā)展雙層經營模式,穩(wěn)步發(fā)展集體經濟,首先要解決靠誰做、怎么做的問題。中央提出發(fā)展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蒲韓聯合社是一個非行政性的集體組織,它的組合有自己的特點,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一個穩(wěn)定的團隊,其骨干成員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意愿,有一套管理和指導系統(tǒng)。它的實踐超過了日韓臺綜合農協,提供了很多可討論和借鑒的經驗。
中發(fā)(2015)11號文件指出,基層鄉(xiāng)鎮(zhèn)供銷社的改革要姓農、為農、務農,密切聯系群眾,把政府和農民連起來。可以把基層供銷社這個平臺激活,發(fā)揮它服務農業(yè)生產和流通的功能。供銷社系統(tǒng)本來就是扎根基層、為農民服務的流通組織,可以發(fā)展成為聯系農民、提高組織化程度的重要平臺。
- 原標題:推進農業(yè)改革和發(fā)展的二次飛躍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小婷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4“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90“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0“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評論 241最新聞 Hot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
想得真美!“美越協議這一條,旨在孤立中國…”
-
“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
“以色列和俄羅斯正進行秘密會談”
-
佩通坦基本盤還穩(wěn)嗎?泰國權力天平傾向何方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驅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