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情景喜劇《初來乍到》講述華裔美國夢? 當事人:心酸往事一點也不好笑
關鍵字: 初來乍到美劇初來乍到美劇初來乍到好看嗎華裔故事初來乍到初來乍到評價美國初來乍到美劇華裔美劇
在打架中維護尊嚴
放學后Eddie被叫到校長辦公室,父母被叫來談話。這時候,劇情發(fā)生了轉折。很多華人家長在這時候都罵自己的孩子,Eddie的父母卻完全是另一種反應:媽媽兇巴巴地指著校長罵:“是那個孩子先鬧事的,他罵我們孩子‘中國佬’,你為什么不管一管!?”
Eddie在自傳中寫道,這件事是他人生一個難忘的轉捩點,從那以后,他絕不會示弱,如果別人欺負他,他一定加倍還擊。
有人評論電視劇《初來乍到》里的華人家庭不像一般剛到美國的華人新移民,他們的為人處世也不像一般華人那樣逆來順受。
的確,Eddie的家庭不能代表大多數華人,他的媽媽17歲隨家人移民來美國,進大學讀書,已經相當美國化,爸爸也在美國受過大學教育,在臺灣曾經是幫派分子,性格很強硬,教育孩子的方式從華人的眼光來看是相當另類。
美劇《初來乍到》里的華人家庭
虎爸虎媽 養(yǎng)出虎子
媽媽在讀大學時便懷上Eddie,20歲便為人母,隨后又再生了兩個兒子,既要照顧孩子又要幫丈夫打理餐館,夫妻兩人的脾氣又都很大,經常吵架扔碟子,媽媽一生氣就用中文大罵:我倒了八輩子霉!
這樣的“虎爸虎媽”才能培養(yǎng)出Eddie這樣的“虎子”,從小到大一路打架,對他來說,很多時候打架是維護自己的尊嚴,在學校里被欺負得太多,他決定用極端的方式來應對:不要等別人來惹我麻煩,我自己要成為那個麻煩制造者。
有一次,Eddie跟兩個印度裔孩子在家門口的草坪上打架,一對一,其他朋友在旁邊觀看。他爸爸看見,不但沒制止,還罵他太笨:打架不是關于公平不公平,而是要打贏!小伙伴們聽得傻了眼,但記住了教訓,第二天在學校里把那兩個印度孩子揍了一頓。
還有一次,弟弟被人打,Eddie為他去報仇,還往員警臉上吐口香糖,結果被抓去監(jiān)獄里,父母親來領人,“我從沒見過父母這么高興到監(jiān)獄來領人”。父親夸他:兒子,你干得好,家人被欺負就應該挺身而出。
80后華人廚師黃頤銘
面對外面世界的時候,父母是他堅硬的靠山,但另一方面,Eddie從小就遭受父母的家庭暴力,父親用皮鞭抽他和弟弟,母親發(fā)起火來也非??植馈ddie在自傳中說,當母親用中文罵“黃小銘你這個王八蛋!”時,他就知道麻煩來了。
有一次,母親用鐵梳子抽打弟弟,不小心在他臉上留下疤痕,第二天被老師發(fā)現,員警來了,兒童局也來了,兄弟倆人被單獨叫去問話,Eddie給弟弟使眼色,暗示他不要說出真相,因為那樣一來他們會被送去寄養(yǎng)家庭。弟弟謊稱自己從樓梯上摔傷,但員警不相信,單獨向Eddie問話,Eddie竭盡全力維護媽媽,說出一番大道理:“我們都不喜歡父母,沒有人喜歡自己父母,對吧?但弟弟實在是個很欠揍的人……我媽媽其實對我們都很好……”
他的一番話說服了員警,員警臨走前對他媽媽說:“我們會繼續(xù)觀察,但你這個孩子……人小鬼大啊?!?
華人白人都不認同
像所有成長中的孩子一樣,Eddie有各種各樣的煩惱,但作為生長在美國的華裔孩子,他還要面對文化差異、種族和身份認同。他說:“華人不認同我,覺得我不是地道的華人,白人也不認同我,覺得我跟他們不一樣?!?
他從黑人文化、Hip Pop、籃球中找到共鳴,他纏著父母為他買一雙新款喬丹球鞋,只為了打籃球跳得更高,他對Hip Pop音樂非常入迷,對NBA球員了解得細致入微,走起路來模仿饒舌明星搖搖晃晃的姿勢,說話臟話連篇。
他交各個族裔的朋友:黑人、白人、西裔、亞裔,他的好朋友中有白人,但總有微妙的差異讓他們覺得不屬于一個圈子。他說:“我不討厭白人,我只是討厭‘白’”。
父母送他去教會學校,老師教導他要“讓耶穌進入你的心”,但無論如何他做不到,覺得基督教那套理論簡直胡扯。他交了穆斯林朋友,讀《可蘭經》,可是覺得《可蘭經》也不是他的信仰,他又讀了佛教,覺得那也不是他的菜,后來他讀了《道德經》,“覺得有些道理,因為書中說的都毫無道理。”
黃頤銘參加美國版《頂級廚師》
這張臉?面試被拒
情竇初開時他交了一個白人女朋友,雖然對女孩有意思,卻沒主動表白,終于女孩主動來找他,兩人關在房間里親吻,他腦子里卻想著:是不是她父母或員警會來抓我,罵我黃禍呀。這個陰影一直跟隨著他,以至于每次交白人女友都等人家主動。
他尋尋覓覓能夠讓自己融入美國社會的方式,終于找到了體育運動。中學時他加入學校橄欖球隊,因為個子小,過寬的衣服穿在身上顯得很別扭,球打得不算出色,但他卻很拼,教練夸他精神可嘉,讓他幾乎欣喜若狂:“12年來我從未如此為自己感到自豪。”
雖然自己的球技沒有優(yōu)秀到可以成為專業(yè)運動員,但Eddie覺得自己將來可以到ESPN當一名專業(yè)體育主播,卻遭到爸爸挖苦:“你這么胖不會有人要你。”
更殘酷的事實是,大學畢業(yè)后,一個偶然機會他給一家地方報紙發(fā)了封讀者來信,評論一場體育比賽,那家報紙想聘他當記者,面試完畢后,主管人員卻搖搖頭:“這張臉?沒人會跟你說話的。”Eddie受到極大打擊,這張臉怎么啦,難道這張臉便堵塞了一切機遇?
不跟風 堅持做自己
一路上磕磕碰碰,Eddie卻以一種相當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雖然做事叛逆乖張,但他其實很有思想,善于獨立思考,從來不跟風,堅持做自己。
有一次,“天才班”的老師講猶太人在二戰(zhàn)中遭屠殺的歷史,然后給學生布置作業(yè)表達自己的感想。同學們畫鴿子、橄欖樹、牽手,Eddie卻畫了“希特勒站在一坨屎上”,老師一看很生氣,Eddie卻反駁說:“希特勒就是一坨屎,你說難道不是嗎?”
Eddie還死活不肯按照老師所說的得出“一致結論”:屠殺猶太人是有史以來最大罪行。他辯解說:“我并非不同意這個觀點,但你不能強迫我一定要得出相同的結論。”老師說:“可這是實事。”他用一種非常美國式的態(tài)度爭辯道:“你不能說這是客觀真實,那樣對印第安人、對南京大屠殺受害人、對從非洲被強行販賣到美國的黑人來說不公平?!?
他寫道:“那門課最大的收益是讀了猶太人歷史簡介?!?年后當他申請法學院時,他毫不猶豫地選了一所猶太法學院。
從律師到美食家
大學畢業(yè)后,Eddie想申請讀研究生,卻因為少年時的犯罪案底而沒有一所學校愿意接受他。滿腔熱情地想當體育記者,卻因為長著一張亞洲人的臉被拒絕,對他刺激很大,他于是下定決心要做一份高大上的工作,不讓別人看扁他。
法學院畢業(yè),Eddie進入曼哈頓一家律師樓工作,卻對當律師不感興趣,和朋友一起設計時髦球鞋,后來被律師樓裁員,他索性搞起脫口秀,還賣大麻。一個偶然機會,他上了“烹調”電視節(jié)目,當起大廚,人生走了一圈,又回到了他從小珍愛的美食。
2009年,Eddie在紐約開了一家賣臺灣包子的餐館BaoHaus,生意做得很成功。他把自己的人生經歷寫在博客上,2013年出版回憶錄《初來乍到》,接著改編為喜劇,從今年2月起每周二晚上8點在ABC電視臺播放。
美國街頭的廣告
觀察者網綜合報道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關文平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4“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90“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0“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評論 241最新聞 Hot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
想得真美!“美越協(xié)議這一條,旨在孤立中國…”
-
“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
“以色列和俄羅斯正進行秘密會談”
-
佩通坦基本盤還穩(wěn)嗎?泰國權力天平傾向何方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驅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