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會超:新一代火箭悉數(shù)報到,上一代火箭還將堅守崗位
最后更新: 2021-01-02 09:42:35不過,并非所有的航天器重量都能達到“國之重器”級別,一型火箭的運載能力如果和衛(wèi)星等航天器的實際需求脫節(jié),就會陷入沒有衛(wèi)星客戶使用的尷尬境地。美國SPACE X公司研發(fā)的獵鷹重型火箭是目前現(xiàn)役火箭中運載能力最高的火箭。但是由于其運載能力機不能滿足載人登月這一標桿航天任務的需求,又超出了目前大部分衛(wèi)星的需要,因此首飛成功后的兩年多年內(nèi)僅進行過1次商業(yè)發(fā)射。而同一時期生意不斷的,還是運載能力相對較小的獵鷹9型火箭。
(新一代火箭模塊化組合示意圖,摘自《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的成就與展望》一文)
因此,當解決了運載能力上限的有無問題后,還要解決上限以下、對于不同重量的航天器的運載能力覆蓋問題。新一代運載火箭在設計時,采用了模塊化、通用化的設計思路,通過不同模塊的組合,可以形成適應不同任務的運載能力。執(zhí)行嫦娥五號、天問一號等高軌深空航天器發(fā)射任務的長征五號,在去掉第二級、換裝大型整流罩后,就變成了更適于低軌載人航天任務的長征五號B。而長征五號的助推器和長征七號的第一級基本相似,是新一代火箭中的3.35米模塊,安裝有兩臺YF100發(fā)動機。長征七號的助推器變成一顆獨立的火箭后,就成為了發(fā)射方式機動靈活、靶場準備時間極短、適合發(fā)射微小衛(wèi)星的長征六號。
在2013年的一篇論文中,中國火箭技術研究院范瑞祥等科技人員對長征七號經(jīng)過模塊化組合的運載進行展望時,提出了以長征七號3.35米模塊作為第一級的16種火箭構型方案。不同構型的助推器種類數(shù)量、芯二級發(fā)動機選型有所不同,有些構型還添加了第三級。今年首發(fā)不幸失利的長征七號改在這篇論文中被列為CZ-734構型,而現(xiàn)在實際使用的長征八號是這篇論文中提出的CZ-722(HO)構型。按照這篇文章的估算,長征七號各種構型可以覆蓋近地LEO軌道2.0-13.5噸、太陽同步軌道1.0-8.5噸、GTO同步轉移軌道1.2-7.0噸的運載能力,具有較高的靈活性。
對哪個構型的運載能力需求最迫切,就可以利用已經(jīng)由標桿任務驗證過的模塊,快速組合研發(fā)出那種火箭構型。比起新一代火箭中的其他型號,長征八號這種“編外”型號的研制時間很短,從立項到首飛僅花了三四年的時間,足見模塊化技術對火箭研制帶來的改變。 而之所以這種構型的火箭能率先轉正,則是因為于太陽同步軌道的3-4.5噸航天器的發(fā)射需求十分旺盛,但3噸已經(jīng)是上一代主要用于太陽同步軌道衛(wèi)星發(fā)射的長征4號系列火箭運載能力的天花板。長征8號火箭的成功首飛,成功的填補了長征火箭在這一領域的運載能力空白。另一種由CZ-734構型“轉正”的長征七號改,也是為了填補處于長征三號乙和長征五號運載能力之間的5.5-7噸GTO軌道發(fā)射的空白。這個重量范圍內(nèi)的大型通信衛(wèi)星近年來所占比例逐漸加大,發(fā)射需求越來越高。
上一代長征火箭還會繼續(xù)工作
當新一代火箭悉數(shù)亮相后,上一代長征火箭是否會很快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中?筆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新一代火箭已有的構型還無法覆蓋上一代火箭的運載能力范圍,如果現(xiàn)在全部“下架”上一代火箭,將使一些中型載荷失去發(fā)射工具。
長征二號、三號、四號家族的諸多火箭型號,根底上都可以溯源到東風5型洲際彈道導彈,有著諸如使用有毒燃料等諸多固有的局限。但通過長期的技術改進和任務驗證,它們在所覆蓋的發(fā)射能力范圍內(nèi)已經(jīng)形成了較高的可靠性。其中,長征2號乙和長征3號甲火箭還因其出色的表現(xiàn),獲得了“金牌火箭”的稱號。而長征2F火箭,則是唯一一種能夠滿足載人任務可靠性要求的火箭。此外,新一代火箭采用了全新的總裝轉運模式和燃料,除了文昌發(fā)射場外,其他幾個發(fā)射場的設備尚不具備保障長征五號、長征七號的新一代大型火箭的能力。長征七號具備運輸?shù)饺珖邪l(fā)射場的可能,但要發(fā)射這種火箭,酒泉、太原和西昌發(fā)射場的設備需要進行規(guī)模較大的升級改造。
(上一代火箭一般采用在發(fā)射工位總裝的準備方式,而新一代火箭則是在總裝廠房中總裝完成后再轉運到發(fā)射工位。)
在長征八號首飛太陽同步軌道幾天后,12月27日,長征4號丙火箭將遙感十三號衛(wèi)星送入了太陽同步軌道。可預見的是,未來幾年內(nèi),這種新老火箭并肩完成航天任務的場景將成為常態(tài)。同時,新一代火箭的各種構型也會按需求逐步“上線”,完成替代上一代火箭的工作。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nèi)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辰 
-
在上海張江,世界級光子科學中心正崛起
2021-01-01 18:53 上海新高度 -
我國高質(zhì)量國際論文數(shù)位列世界第二
2020-12-30 08:23 -
和嫦娥五號一起“上天”的水稻種子發(fā)芽了!
2020-12-29 07:18 航空航天 -
“響應環(huán)保號召”,小米11取消隨機附送充電器
2020-12-26 12:04 手機 -
洛馬將收購美國最大火箭引擎制造商
2020-12-22 19:48 -
長征八號首秀緣何推遲?原來是高空風搗亂
2020-12-22 15:57 航空航天 -
長征八號火箭總指揮:未來一年應該不少于20次發(fā)射
2020-12-22 15:48 航空航天 -
推動人工智能治理與國際合作 促進建立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框架
2020-12-21 09:52 中國論壇 -
新突破!中科大實現(xiàn)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tài)
2020-12-20 14:14 -
沒想到吧!這就是屬于嫦娥五號的“土味朋克”
2020-12-18 21:19 -
“就算美國用新能源,還是受制于中國”
2020-12-18 16:25 美國一夢 -
用內(nèi)訌形容中芯國際并不客觀,但困局該怎么破
2020-12-18 08:02 -
“可上九天攬月”!毛主席故鄉(xiāng)將作為月壤異地災備點
2020-12-17 16:28 航空航天 -
安排上了!未來我國還將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
2020-12-17 15:30 航空航天 -
商務部:希望荷蘭在華為5G、EUV光刻機等問題上秉持公平立場
2020-12-17 07:21 華為 -
著名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馮端逝世,享年98歲
2020-12-16 16:07 -
新箭首飛!長八:我已就位!
2020-12-16 11:32 航空航天 -
“隼鳥2號”密封艙內(nèi)發(fā)現(xiàn)黑色沙粒 或為0.1克“龍宮”巖石碎片
2020-12-15 13:16 日本 -
國家授時中心:監(jiān)測到伽利略導航系統(tǒng)時間異常
2020-12-15 10:04 -
“禹龍”號潛水器亮相,可搭載工程師近距離“問診”大壩
2020-12-13 15:04
相關推薦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評論 14“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90“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40“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評論 241最新聞 Hot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
歐洲學者:現(xiàn)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
想得真美!“美越協(xié)議這一條,旨在孤立中國…”
-
“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
“以色列和俄羅斯正進行秘密會談”
-
佩通坦基本盤還穩(wěn)嗎?泰國權力天平傾向何方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驅(qū)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