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仁湘:明明有分餐制傳統(tǒng),中國人為何最終選擇了圍桌會食?
導讀疫情期間,關(guān)于分餐的呼吁與建議常常不絕于耳畔。其實,分餐制是古已有之的宴飲方式。本文作者認為:“在一個盤子里共餐的會食方式,雖然是中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但以我們現(xiàn)在的眼光看,它確實算不上優(yōu)良。這會食傳統(tǒng)產(chǎn)生的歷史也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古老,存在的時間也就是一千年多一點。比這更古老的傳統(tǒng)倒是要優(yōu)良很多,那是地道的分餐方式,我們可以尋到不少古代中國曾實行了至少三千年分餐制的證據(jù)。”【文/王仁湘】
國人聚會,不論是在家中或是在餐館,如果是享用中餐,一般都是采用圍桌會食的方式,隆重熱烈的氣氛會深深感染每一個與宴者。這種親密接觸的會食方式,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傳統(tǒng),甚至一些金發(fā)碧眼者也偶爾以會食為一樂事。這種親密交流的結(jié)果,是將各人特有的那些菌種毫無保留地傳播給了同桌共餐的人,人們在歡快醉飽之時自然是感覺不到這樣的危險已經(jīng)逼近了。
王力教授有《勸菜》一文,對這樣的“津液交流”有十分深刻的諷刺。他說十多個人共一盤菜,共一碗湯,酒席上一桌人同時操起筷子,同時把菜夾到嘴里去。一碗湯上桌,主人喜歡用自己的調(diào)羹去把里面的東西先攪一攪;一盤菜端上來,主人也喜歡用自己的筷子去拌一拌。一件山珍海錯,一人一筷子之后,上面就有了五七個人的津液。王力先生提到的類似宴會,我們?nèi)巳瞬畈欢喽加H見或親歷過,許多人也曾許多次地為這種津液交流作過努力。當然我們只是傳統(tǒng)的繼承者和發(fā)揚者,對于這傳統(tǒng)產(chǎn)生的負面后果并不用負任何責任,但我們不知不覺把自己置于了危險之中。
這種在一個盤子里共餐的會食方式,雖然是中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但以我們現(xiàn)在的眼光看,它確實算不上優(yōu)良。這會食傳統(tǒng)產(chǎn)生的歷史也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古老,存在的時間也就是一千年多一點。比這更古老的傳統(tǒng)倒是要優(yōu)良很多,那是地道的分餐方式,我們可以尋到不少古代中國曾實行了至少三千年分餐制的證據(jù)。
《史記?孟嘗君列傳》說,戰(zhàn)國四君之一的孟嘗君田文廣招賓客,禮賢下士,他平等對待前來投奔的數(shù)千食客,無論貴賤,都同自己吃—樣的饌品,穿一樣的衣裳。一天夜里,田文宴請新來投奔的俠士,有人無意擋住了燈光,有俠士以為自己吃的飯一定與田文兩樣,要不然怎么會故意擋住光線而不讓人看清楚。這俠士一時怒火中燒,他以為田文是個偽君子,起身就要離去。田文趕緊親自端起自己的飯菜給俠士看,原來他所用的都是一樣的飲食。俠士愧容滿面,當下拔出佩劍,自刎謝誤會之罪。一個小小的誤會,致使一位剛勇之士丟掉了寶貴的性命。試想如果不是分餐制,如果不是一人一張飯桌(食案),如果主客都圍在一張大桌子邊上享用同一盤菜,就不會有厚薄之別的猜想,這條性命也就不會如此輕易斷送了。
又據(jù)《陳書?徐孝克傳》說,國子祭酒徐孝克在陪侍陳宣帝宴飲時,并不曾動過一下筷子,可擺在他面前的肴饌卻不知怎么減少了,這是散席后才發(fā)現(xiàn)的。原來徐某人將食物悄悄藏到懷中,帶回家孝敬老母去了。皇上大受感動,下令以后御筵上的食物,凡是擺在徐孝克面前的,他都可以大大方方帶回家去,用不著那樣偷偷摸摸地。這說明至少在隋唐以前,正式的筵宴還維持著一人一份食物的分餐制。
古代中國人分餐進食,一般都是席地而坐,面前擺著一張低矮的小食案,案上放著輕巧的食具,重而大的器具直接放在席子外的地上。后來說的“筵席”,正是這古老分餐制的一個寫照。
漢畫像磚宴飲圖拓本(四川成都)
《后漢書?逸民傳》記隱士梁鴻受業(yè)于太學,還鄉(xiāng)娶妻孟光,夫妻二人后來轉(zhuǎn)徙吳郡(今蘇州),為人幫工。梁鴻每當打工回來,孟光為他準備好食物,并將食案舉至額前,捧到丈夫面前,以示敬重。孟光的舉案齊眉,成了夫妻相敬如賓的千古佳傳。又據(jù)《漢書?外戚傳》說:“許后朝皇太后,親奉案上食?!币驗槭嘲覆淮蟛恢兀话阒幌抟蝗耸褂?,所以婦人也能輕而易舉。
- 原標題:古代中國的分餐與會食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戰(zhàn)“疫”說理】完善社區(qū)治理,彰顯制度優(yōu)勢
2020-03-14 12:15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歐洲疫情“雪崩”之前,每一片雪花都在勇闖天涯
2020-03-13 17:49 歐洲亂局 -
追個星怎么就追成了“互黑互撕”的“宮斗”?
2020-03-11 07:14 -
我為什么想寫下日本主婦的“思秋”?
2020-03-08 09:20 節(jié)日談 -
擔心輿情雜音擾亂“軍心”?怕是擔心錯了地方
2020-03-06 07:13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我們發(fā)掘了兩處史前瘟疫遺址,得出了一些啟示
2020-03-04 07:23 考古 -
洛陽湯館復工,喝出了高考的感覺
2020-03-01 09:18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北京東城出現(xiàn)近日武漢來京病例
2020-02-26 16:02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新冠中藥方過多過雜,會讓百姓和基層中醫(yī)師迷茫
2020-02-25 07:44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什么是社會進步的標準?
2020-02-24 07:31 -
非常時期,讓我們談談“低級黑”和“高級紅”
2020-02-21 11:07 -
北大人民醫(yī)院現(xiàn)確診病例 已對142名腎透析患者進行觀察
2020-02-20 18:51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警惕“文牘政治”成為滋生官僚主義的溫床
2020-02-17 07:48 -
刻意隱瞞、吐口水致醫(yī)護人員感染,患者出院即被警方帶走
2020-02-15 19:56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袁隆平院士的“硬核”支援,到達武漢!
2020-02-14 18:33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澳門采購口罩主要來自海外:不想增加國家負擔
2020-02-14 18:22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風月同天”是中國人貼的,龍應臺和奧斯維辛又是怎么回事
2020-02-14 07:53 -
《寄生蟲》摘得奧斯卡,韓國電影真成“亞洲之光”了?
2020-02-14 07:31 三八線之南 -
最質(zhì)樸的堅守,是黨員醫(yī)護工作者的精神本色
2020-02-13 20:53 -
蝙蝠曾代表“福氣”,但現(xiàn)在沒人這么說了
2020-02-13 08:11
相關(guān)推薦 -
最新聞 Hot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guān)參議院
-
白宮官員:沒人在乎馬斯克說了什么
-
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
-
三年來首次,普京與馬克龍通話
-
“我會給日本寫信感謝他們,給他們加關(guān)稅”
-
特朗普:奧巴馬糟糕小布什低分,拜登史上最差,而我…
-
美財長:中國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過去
-
“《新華字典》例句稱小孩是累贅”再引爭議,多方回應
-
英國樂隊在音樂節(jié)上高喊“以軍去死”,英美都“炸”了
-
多地宣布“解禁”中華田園犬
-
內(nèi)塔尼亞胡證實下周訪美,除了特朗普還要見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