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三|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背后:合成生物學——構建未來的制造方式
最后更新: 2022-02-22 10:11:07三、人造食品
人造肉的概念近年來同樣風風火火,它可能是公眾眼中最知名的合成生物學應用方向。遺憾的是,不管拿植物蛋白合成的肉,還是直接培養(yǎng)動物細胞,目前的人造肉口感上還和真肉有差距,價格也不便宜,消費者接受度一般。但由于人們對肉類的渴望遠沒有到頭,但凡大家還在對夜宵燒烤念念不忘,只需要傳統(tǒng)養(yǎng)殖業(yè)1%的土地和1%的水就可以生產出肉品的人造肉,還是有廣闊的前景。
另一些人造食品顯得更成功,更讓人期待。例如品行業(yè)巨頭雀巢正在研發(fā)將人類泌乳細胞在環(huán)境接近乳房的培養(yǎng)基中進行體外培養(yǎng),經誘導后產出母乳。如此一來沒有條件進行母乳喂養(yǎng)的母親,就能獲得比配方奶粉更好、營養(yǎng)更還原的替代品。
(圖源:biomilq.com)
目前合成生物學能做到完全還原質地與口感的產品,是人造蜂蜜。自然環(huán)境下蜜蜂制造蜂蜜的方式就是把花粉吞下去,在胃里進行微生物發(fā)酵后吐出來。合成生物學所做的便是把微生物放到培養(yǎng)體系中,模擬蜜蜂胃里發(fā)生的過程。
這么做的目的并非脫褲子放屁,大規(guī)模養(yǎng)蜂業(yè)容易對野生蜜蜂種群造成沖擊,而把蜜蜂從蜂蜜的供應鏈中剔除,能夠更好地保護生物多樣性。
(不要蜜蜂造蜂蜜,真的不是吹牛bee,圖源:melibio.com)
倘若帶上不是給人吃的,就不得不提去年10月中國農業(yè)科學院飼料研究所搞出來的耀眼大新聞「工業(yè)化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質」。這項合成乙醇梭菌蛋白的技術已經具備萬噸級的工業(yè)產能,可以做飼料拿去養(yǎng)殖場給豬牛羊雞吃了。
雖然細菌制造出來的蛋白不能完全代替豆粕,但還是有望緩解我國每年1億噸的大豆進口壓力。對保障糧食安全意義重大。
四、可持續(xù)新能源
近年來新能源的概念也逐漸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誰身邊還沒幾個開著新能源車,緊盯新能源板塊基金股票的朋友呢?為了不把身家性命綁死在會被用完且污染環(huán)境的化石能源(主要是石油)上,人們一直四處尋求可持續(xù)的新能源備胎。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風能、太陽能外,生物能源也是一個重要的探尋方向。
例如默默無聞的植物其實是利用能源上很有一手。光合作用對空氣中碳元素的利用率接近100%,但整個過程的能量轉換效率非常低,一般在5%以下。合成生物學的腦洞就很大了,奇思妙想一個接一個——科學家探索將固態(tài)半導體光吸收器和一些細菌整合成半導體-細胞混合體系的可能性,讓生物能夠更有效地捕捉光能,轉移到糖類等物質中固定下來。
在另一些研究中,科學家試圖改進微生物對糖的利用效率,使得它們能夠將糖分轉化為汽油、柴油、乙醇等燃料。
一旦整條通路被打通,直接將空氣變成清潔燃料便不再是白日做夢。
現有的新能源技術與相關產品,能期待與合成生物學相配合的地方也很多:
例如氫燃料電池大家都說好?。「咝鍧崯o排放。唯一的問題是好貴,因為要用到一些貴金屬催化劑,搞得去年鉑金價格一路上漲。利用合成生物學,可以讓微生物把一些纖維素加工成具有指定孔隙,大表面積的水凝膠,去替代貴金屬(比如鉑),電池成本也就隨之降低。鉑金項鏈也能跟著便宜點買到,何樂而不為。
還有廢舊電池回收一直是個大難題,現有的方法二次污染大,回收有用金屬的效率也不咋滴。
電池回收受到高成本、高能量密度和苛刻處理條件的限制。改進微生物或無細胞系統(tǒng)的新方法可以通過多種化學物質來提高能量儲存的回收技術。如今人們已經發(fā)現一些特殊微生物非但不會被重金屬毒死還能倒過來利用它們。例如能夠利用鈷給自己做金屬盔甲保護自己的“鋼鐵俠”硫還原地桿菌。合成生物學正在試圖改進出更高效工作的菌種,為人們將廢舊電池中的重金屬元素提取并回收。
(大家正在指望“鋼鐵俠”細菌能回收鋰電池中的鈷,圖源:thehindu.com)
五、新型材料
人類對特殊生物材料抱有濃厚的興趣。比如蜘蛛絲開了掛一樣的機械性能,比如河里海里的貝類為什么能黏在巖石上,而我手里的固體膠一沾水就徹底完犢子?
化工和傳統(tǒng)的生物發(fā)酵工程都在解析、還原成分上一籌莫展,因為蛛絲蛋白、肌連蛋白等超高分子量的蛋白質信息量爆表了,普通細菌難以合成。此時合成生物學表示:我不跟你們折騰這些有的沒的。來人!給我把海洋貽貝的黏液分泌腺體摘出來養(yǎng),或者我直接拿一些工程細胞來模仿這一過程,要么我把細菌基因改造到能接受這樣的信息量為止,然后從制造各種分子到組裝起來一條龍!
總之,合成生物學是新一輪生命科技研究必爭之地。
根據麥肯錫發(fā)布的數據,未來10到20年,合成生物學每年對材料、化學和能源的直接和間接經濟影響可能達到2000億到3000億美元。認識細胞并利用其內置或合成功能將會產生巨大的經濟影響。
美國對合成生物學的布局比較早,近年來更是連續(xù)發(fā)布了多份科技路線圖,包括“半導體合成生物學”“工程生物學”“微生物組工程”“工程生物學與材料科學”等,這些路線圖都更加關注跨學科的交叉融合,進一步明確了面向未來20年的發(fā)展目標和方向。2021年《美國創(chuàng)新與競爭法案》中,合成生物學位列關鍵競爭技術。
相應的,我國從2008年開始,中國科學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在上海成立。2012年國家科技部發(fā)布了合成生物學路線圖,2020年“十四五”規(guī)劃又將合成生物學列入科技前沿領域攻關方向。
人類對自然造物的挑戰(zhàn)不光是多與少的較量,還在精密性上不斷突破自然生命的限制。
2020年,人造物質量已經大于1,100,000,000,000噸,超過了全球所有生物加起來的質量。
(圖源:參考文獻[13] )
人類,已經成為塑造地球表面的主導力量。
但人類的目的不是顛覆自然,而是更好地與地球共存,長遠生存下去并過上更好的生活。
基于這一共同愿景,有著“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之稱的合成生物學,注定成為下一個新的主導產業(yè),將深刻改變世界經濟發(fā)展模式和人類社會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 李堅強. 生產生物燃料有哪些新技術[J]. 石油知識, 2017 (4): 38-39.
[2]. 趙丹, 徐宏英, 冷昊辰, 靳茹, 王惠惠, 白濤. 生物處理回收廢舊電池中金屬的研究進展[J]. 環(huán)境保護前沿, 2017, 7(3): 282-288
[3]. Dulay H, Tabares M, Kashefi K, Reguera G. Cobalt Resistance via Detoxific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in the Iron-Reducing Bacterium Geobacter sulfurreducens. Front Microbiol. 2020 Nov 26;11
[4]. 王欣, 趙鵬, 李清揚, 等. 半導體合成生物學的研究進展[J]. 化工學報, 2021, 72(5): 2426-2435.
[5].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合成生物學:電力和能源領域的未來發(fā)展[R].合成生物學快訊,2019 年第 10 期
[6]. 崔金明, 王力為, 常志廣, 臧中盛, 劉陳立. 合成生物學的醫(yī)學應用研究進展[J].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8, 33(11): 1218-1227
[7]. Jennifer Chu | MIT News Office. “Living sensors at your fingertips.” MIT News. N.p., 15 Feb. 2017. Web. 27 June 2017. .
[8]. 王鳳姣, 徐海洋, 閆建斌, 等. 植物天然農藥除蟲菊酯的生物合成和應用研究進展[J]. 合成生物學, 2021: 1.
[9]. TIME Best Inventions of 2021: MeliBio Honey Without Bees, https://time.com/collection/best-inventions-2021/6115512/melibio-honey-without-bees/
[10]. 韓亮,萬俊毅 . 人造肉對傳統(tǒng)肉的可替代性:回顧與展望[J]. 新疆農墾經濟,2021(12):74-83.
[11].安柏霖,王艷怡,鐘超,合成生物技術在新材料發(fā)展中的應用[J]. 生命科學,2021,33(12)
[12]. Elhacham, E., Ben-Uri, L., Grozovski, J. et al. Global human-made mass exceeds all living biomass. Nature 588, 442–444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3010-5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周遠方 
-
網友建議整治部分網站強制要求下載App,工信部:將深入研究
2022-02-22 09:13 -
大公司早報|字節(jié)跳動出售證券業(yè)務海豚股票 騰訊澄清“重錘”謠言
2022-02-22 09:04 大公司 -
上海寫字樓空置率降至16.6%,TMT行業(yè)達到新增需求26%
2022-02-21 23:11 觀網財經-房產 -
2022年不新發(fā)游戲版號? 游戲工委相關負責人:沒有這樣的消息
2022-02-21 19:23 電子游戲 -
外媒:如果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美國將切斷與俄羅斯主要銀行的聯系
2022-02-21 17:51 觀網財經-海外 -
騰訊將遭重錘?游戲版號停發(fā)?騰訊暴跌后辟謠:是個烏龍
2022-02-21 17:36 觀網財經-互聯網 -
原董事長被采取強制措施,瀕臨退市的“人造鉆石大王”卻迎漲停
2022-02-21 17:01 觀網財經-金融 -
大力擴產之際,果鏈龍頭“痛失”新一代高端iPhone訂單?
2022-02-21 16:53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她喊話普京:別想傷害了我,還一笑而過
2022-02-21 16:18 烏克蘭之殤 -
特斯拉今年首次在中國大規(guī)模召回,三花智控澄清:與我無關
2022-02-21 16:08 觀網財經-汽車 -
蒙古國總理解除其國家開發(fā)銀行領導委員會全部成員公職
2022-02-21 15:42 -
盲目擴店翻車:海底撈預計2021年凈虧損最高或達45億元
2022-02-21 15:34 消費 -
血奴案背后:4億藍領,困于招聘
2022-02-21 14:30 觀網財經-宏觀 -
網絡安全公司股價止跌回升,“監(jiān)控員工”真的沒有人在意?
2022-02-21 14:06 觀網財經-互聯網 -
大公司早報|微博裁員波及數百人 海底撈2021年預虧38至45億
2022-02-21 09:04 大公司 -
“東數西算”全面啟動,多家科技巨頭披露布局
2022-02-20 13:08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俄正策劃1945年以來歐洲最大規(guī)模戰(zhàn)爭”,他還硬扯上臺灣
2022-02-20 09:48 烏克蘭之殤 -
外資連續(xù)10月凈增持境內人民幣債券,專家:中美利差收斂在預期內
2022-02-20 09:24 觀網財經-海外 -
經濟日報:不要誤讀“房地產去金融化”
2022-02-19 10:45 觀網財經-房產 -
天貓回應更名轉自營:無可能,更無必要
2022-02-19 10:01 大公司
相關推薦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評論 6“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評論 137“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評論 233美國解除對華C919發(fā)動機出口禁令 評論 410最新聞 Hot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
想得真美!“美越協議這一條,旨在孤立中國…”
-
“美國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揮霍,直到…”
-
“聽到東方驚雷了嗎?那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美國”
-
“以色列和俄羅斯正進行秘密會談”
-
佩通坦基本盤還穩(wěn)嗎?泰國權力天平傾向何方
-
“不同于西方,中國正建設由技術驅動的福利模式”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被騙至緬甸的男模特已獲救
-
“越南在走鋼絲,稍有不慎,就會惹惱中國”
-
最新民調:4成支持馬斯克成立新政黨
-
美伊下周在挪威談?
-
“俄美有興趣共同實施經濟領域一些‘有前景的項目’,特別是能源”
-
人才引進被舉報中止1年后,再招考入圍名單與此前一致?包頭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