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瑋:“怎么養(yǎng)都不對”的迷茫,或許來自當下最分裂的教養(yǎng)方式
最后更新: 2025-06-01 09:36:56【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左瑋】
又是一年兒童節(jié)。祝各位小朋友節(jié)日快樂!
最近觀網發(fā)布了一篇文章《為人父母的自我更新,是最珍貴的兒童節(jié)禮物》,怎么養(yǎng)育孩子、與孩子“共成長”是每位父母的人生命題;而在家庭之外,學校是孩子們另一個最重要的學習生活場所。老師、家長、同學,是孩子們成長中最親密的人,來自他們的關切和競爭,是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向上的力,還是提前體會了社會的“卷”?
恐怕在我們說一句“祝小朋友節(jié)日快樂”的時候,要認真思考一下孩子們真的快樂嗎?成長的快樂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快樂?
筆者想從自己身邊觀察到的現象說起: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兒童心理衛(wèi)生中心自2023年4月正式揭牌后,其使用率一直保持在100%,而且很多孩子和家長還在排隊等待入院。
不止醫(yī)院的心理科室,社區(qū)心理服務點的心理咨詢師同樣忙得輪軸轉,不少病急亂投醫(yī)的家長甚至找上了“魚目混珠”的課外輔導機構進行“心理咨詢”。
不管線上線下,處處都有焦慮迷茫的家長和生病的孩子。很多成年人的心聲匯成了一句話——“這個時代養(yǎng)育孩子太累太迷茫了,怎么做都不對?!?
而“怎么養(yǎng)都不對”的迷茫,或許來自當下最分裂的教養(yǎng)方式。
離知識最近,離生活最遠
這一代的孩子,物質是建國以來物質最豐足,知識獲取最便捷,儲備也是最優(yōu)秀的。不少學齡前的孩子,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小學階段,很多父母已看不懂孩子的奧數題;中學生分析起社會熱點頭頭是道,觀點噎得父母目瞪口呆。
可以說,論物質和知識的富足,“互聯網原住民”的一代是碾壓前輩的。但這一代的很多孩子,又似乎是最無知無用的?!拔骞炔环?,四體不勤”,體質弱,自理能力差,待人接物離譜,心理問題高發(fā)。
“越養(yǎng)越不接地氣,一個個像活在真空里?!弊罱鼛啄辏裢庵匾晫W生心理健康的C市,全市所有學生,自四年級開始,每學期都會在潛移默化之中接受心理普查。“此前的調查發(fā)現,孩子們知識淵博,但問及真實生活卻一片空白。”比如自己的興趣志向、父母的年齡職業(yè);有幾個認識的鄰居;周邊菜市場、超市或者文具店在哪里;如果要出去放松去哪個公園最近等等?!八麄兠枋霾磺宄?,甚至有些孩子填寫或回答得敷衍了事——因為他們覺得這些問題很沒意思,答案既不分對錯,以后考試也不會考?!?
這便是割裂所在:對于很多孩子來說,分數和學習是真實具體的,成長和生活體驗是虛幻稀薄的。
“覺得自己就像個提線木偶,每一天下一步該做什么,別人都給我安排好了,自己的生活和自己這個人沒太大關系?!痹谛睦碜稍兪依?,“弱現實感”是近些年被反復提及的青少年成長問題。
“弱現實感”來源于“嚴絲合縫”和“過于完美”。
孩子的生活被安排得“嚴絲合縫”,更多時候是在被動接受和感覺整個世界,這很難讓他們“接地氣”和體驗到現實生活。最明顯的莫過于很多學生“學校-補習班-家”三點一線的生活和精確到分秒的每日每周每月打卡計劃。這種長時間緊繃細密且一成不變的生活“望不到頭”“對明天沒什么期待”“在幫父母老師過人生”。
更可怕的是,近些年這種趨勢從青少年逐漸蔓延到學齡前兒童,從一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浸潤。部分家庭對于孩子的整個生活規(guī)劃被教育焦慮裹挾了,讓成績和考核過早介入孩子的生活,又最終造成孩子后期的休學厭學等等學習障礙。
比如,對于一些家長來說,“超前學習”成了學生、學齡前兒童甚至嬰幼兒的必修課。盡管國家屢屢對相關企業(yè)或機構重拳出擊,但市面上仍然充斥著各種巧立名目的嬰兒大腦發(fā)育機構、幼兒早教機構和幼升小銜接班。因為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極個別家庭的“搶跑”帶來劇場效應,所謂嬰幼兒“全腦開發(fā)”、“IQEQAQ培養(yǎng)”等高價課程在市面上屢禁不止。
實際上,科學的早教理念更多是讓孩子接觸世界的不同方面——不同地域環(huán)境、不同的人和物,不同的觸覺聽覺味覺感受等。所以,一個幼兒哪怕就是腦袋放空地挖泥巴玩沙子,泥土沙石帶來的奇特觸覺和舒適感,本身就在塑造著孩子的大腦。
但很多城市家長要對孩子“開發(fā)大腦”,會選擇所謂專業(yè)機構購買課程,由工作人員帶著孩子玩沙盤看軟件做訓練,就連體育訓練也選擇健身房或者兒童體能館打卡,而非讓孩子在太陽下奔跑,在攀爬架或者滑滑梯上鬧騰歡笑。家長們似乎只有看著APP里積攢的課時和量化的訓練結果,才覺得安心或者“錢花得值”。
圖片來源:東方IC
同時,近年疑似患上“ADHD”(注意力缺陷型、多動沖動型和混合型)和大腦感統(tǒng)失調(大腦神經中樞對于外界的各種感覺刺激信號不能進行統(tǒng)一的整理組合,從而無法指揮身體采取正確的反應,導致機體控制失調,行為不和諧)的學生越來越多,這使得他們學育美育體育等方面落后于大部分同學。
某位大城市心理協會理事、心理專家告訴我:“盡管發(fā)病原因復雜難以一言蔽之,但近些年的一些研究表明,現代生活方式,如缺乏戶外活動、過早接觸電子屏幕和網絡生活,可能減少了兒童接受豐富感官刺激的機會,從而影響感覺統(tǒng)合能力的發(fā)展?!?
為了成績而搶跑的早教,卻可能造成孩子學習不斷出現軀體化反應,是否堪稱當代的南轅北轍、緣木求魚呢?
當父母傾盡全力“托舉”,為孩子大腦塞入更多的知識時,也用難以喘息的布局剝奪了孩子的正常發(fā)育發(fā)展和摸索感受真實生活的能力。生活在真空里,才會“一碰就碎,一點就炸”。
物質最豐足,連接最空虛
富養(yǎng)的花朵,自然給足了養(yǎng)料和呵護。但長期缺乏真實世界的陽光雨露和風雪雷電,讓溫室的花朵活成了仿真花,看似花繁葉茂,實則枝干空心,獨獨一株如同精美的盆摘。
除了“嚴絲合縫”,很多孩子的生活也被安排得“精細完美”。近些年,家庭剝奪孩子處理具體事務的現象越發(fā)嚴重。原本該孩子親自探索和試錯的事情由家長代勞,或者被家長有意識無意識地剝奪了。
這遠不止自理和家務,更體現在孩子與老師同學以及身邊人的人際交往中?!皬娜后w性嬉鬧中學會制定規(guī)則和把握分寸,從處理師生或學生間矛盾中學會合作進退和溝通協調。這些體會和能力,如今的學生是越來越缺乏了?!币幻iL告訴我,“家長的過度監(jiān)護保護是一方面,教育考核的唯成績論是另一方面?!?
哪怕是日常放松、外出旅游或研學,不管是山河大川還是名勝古跡,行程也被量化得精致準確且功利性極強,孩子感受到的往往是經過精心篩選的、美好精致的一面。這種被別人解構又重構的體驗和感受,似乎被加上了一層濾鏡,很難讓人在面對現實社會的真實事件時感同身受。
“人活著是為了什么呢?”當10歲的小嘉對美術老師傾述心聲后,不管是老師還是他的家長皆慌亂又困惑——孩子家庭氛圍很融洽寬松,父母并不雞娃,為什么普通的家庭,也養(yǎng)出了“空心病”的孩子?
“空心病”是當下反復被提及的青少年問題。最早由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專家徐凱文博士提出,又稱為“存在性焦慮”或“生命意義感缺失”。它并非指某種具體的心理疾病,而是一種廣泛的心理狀態(tài),表現為個體對生活失去興趣、對未來感到迷茫、對自我存在感到空虛和無意義。
“自尊、自我滿足感和使命感,是防御自殺機制必不可少的一項?!遍L期體驗累贅感,缺乏歸屬感和使命感的青少年極易變成“空心人”。只圍繞著成績而生活,孩子與周邊環(huán)境連接稀薄,便難以產生歸屬感和使命感。當孩子對自我的肯定只能來自于學習時,一旦成績不如預期,強烈的累贅感甚至愧疚感便會沖擊他們單薄的內心世界。
而當他們想要尋求精神支撐時,卻“環(huán)顧四周心茫然”:
在同一個小區(qū)住了多年,沒有長期玩耍的伙伴;同窗數載,鮮少有同窗情誼,只覺身邊都是競爭對手;十幾歲的高敏感期,與父母和成年人更是“話不投機半句多”。缺乏群體游戲的滋養(yǎng),在現實世界中找不到自我定位和存在價值,輕則沉迷網絡,重則逆反走極端,表現為這類孩子“軟硬不吃”的特征。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孩子沉迷在虛擬世界,甚至斷網就走極端的原因。因為ta的根系沒有扎到真實世界里,只能在虛擬世界里獲得自主探索和情感體驗。當成年人強行關閉ta的虛擬世界,ta腳下的支撐物沒了自然就跌落了。”
不少心理專家在接診時,會建議求助家庭帶孩子去領養(yǎng)或購買一只小貓小狗,且一定讓孩子為寵物取名,并親自照顧寵物?!斑@其實就是在建立孩子的情感和歸屬感,很多弱社交或者心理封閉的孩子人情淡漠,對所有事都高高掛起,容易浮現求死欲?!币幻睦韺<胰缡钦f。她的觀點,我從派出所民警處得到了驗證——在基層警情中,“寵物丟了尋死覓活的孩子”并非孤例,在勸阻意欲輕生的青少年時如果說“你死了,你家貓/狗只能安樂死”竟有出奇的效果。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鄭樂歡 
-
5月31日《新聞聯播》主要內容
2025-05-31 21:06 -
廣西鐘富高速發(fā)生交通事故,致3死
2025-05-31 18:29 -
痛心!一等功臣萬松因公犧牲
2025-05-31 17:29 -
河北狗王“長毛”爆火,其主人回應
2025-05-31 17:29 -
香港知名演員方剛去世,曾被稱為香港影壇“第一惡人”
2025-05-31 17:29 -
貧困縣剛摘帽時任縣委書記就建豪華廁所,官方通報
2025-05-31 17:11 廉政風暴 -
南部戰(zhàn)區(qū)位黃巖島領海領空及周邊區(qū)域組織戰(zhàn)備警巡
2025-05-31 10:13 -
工信部:加大汽車行業(yè)“內卷式”競爭整治力度
2025-05-31 09:18 -
知名香港演員羅家英自曝第4次患癌:僅剩9年壽命
2025-05-31 08:26 人間百態(tài) -
周霽任香港中聯辦主任
2025-05-30 22:21 高層人事 -
韓國選民這次很拼,“史上第二高”
2025-05-30 22:14 三八線之南 -
太古里發(fā)生持刀傷人案,成都警方通報
2025-05-30 20:06 -
為人父母的自我更新,是最珍貴的兒童節(jié)禮物
2025-05-30 19:53 節(jié)日談 -
節(jié)前抽檢:粽子質量安全狀況良好
2025-05-30 19:17 食品安全 -
大批博主訴苦“被大廠裁員”?實為起號引流賣課
2025-05-30 17:05 -
孫笑川吧被暫時關停整改15天
2025-05-30 14:01 -
胖東來“紅內褲”事件宣判:段某賠償40萬、道歉30天
2025-05-30 08:54 -
中國航天史上最長任務開啟,誰來接力“天問”?
2025-05-30 06:39 航空航天 -
藍天立辭去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主席職務
2025-05-29 20:59 廉政風暴 -
正部級畢井泉被查,曾引咎辭職
2025-05-29 20:23 廉政風暴
相關推薦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76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69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6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9最新聞 Hot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