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小楓:新史學、帝國興衰與古典教育
關鍵字: 新史學帝國興衰古典教育《新史學》呼喚新的教育意識
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為爭奪對我國遼東半島的控制權,日本與俄國在我國土地上打了一場典型的“世界史式”的戰(zhàn)爭。因為,這并非僅僅是日俄兩國之間的戰(zhàn)爭,背后還有英國和法國在遠東的角力,實際上是英日同盟與法俄同盟之間的戰(zhàn)爭。德國和美國正在崛起,為了各自的利益,美國支持日本,德國則支持俄國,即便當時德國與法國在歐洲仍處于敵對狀態(tài)。
兩個異國在我國土地上爭奪地盤已經不是頭一回。1622年6月,荷蘭人在東印度群島站穩(wěn)腳跟后,曾攻擊葡萄牙人占據的我國澳門,以圖奪取通往日本和我國臺灣的海上交通線的控制權,遭葡萄牙的澳門守軍用火炮給予重創(chuàng)。盡管如此,就戰(zhàn)爭規(guī)模而言,歷時長達一年半的“日俄戰(zhàn)爭”仍算得上我國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大事。直到今天,我們對這場戰(zhàn)爭的成因、過程以及歷史影響的探究遠遠不及日本史學界,頗令人費解。[11]
戰(zhàn)爭爆發(fā)之前兩年,流亡日本的梁啟超(1877 - 1929)在報紙上發(fā)表了名噪一時的《新史學》(1902),史稱我國現代史學意識的開端。[12]梁啟超痛斥中國傳統(tǒng)史書有四弊,根本理由是傳統(tǒng)史學無助于中國“強立于此優(yōu)勝劣敗之世界”。
在筆者看來,這篇文章也理應被視為呼喚我國現代新式教育的標志性之作。畢竟,梁啟超對“舊史學”的指控明顯帶有改革傳統(tǒng)教育的意圖。他指責說,我國歷代積累的史書已經“浩如煙海”,讓人“窮年莫殫”:
即使有暇日,有耐性,遍讀應讀之書,而茍非有極敏之眼光,極高之學識,不能別擇其某條有用,某條無用,徒枉費時日腦力。(《新史學》,頁9)
梁啟超并沒有無視我國古代史書中蘊藏著政治智慧,問題在于,并非只要是讀書人都能汲取這些智慧,遑論普羅大眾。從古代史書中汲取政治智慧需要“極敏之眼光,極高之學識”,而這樣的人古今中外任何時代都數不出幾個。如今,非動員全體國民不能救國于危難,徹底更改史書的寫作方式,編寫全新的歷史教科書勢在必行。
結束對中國傳統(tǒng)史書的針砭時,梁啟超發(fā)出了迄今傳誦不衰的呼吁:
嗚呼,史界革命不起,則吾國遂不可救。悠悠萬事,惟此為大。新史學之著,吾豈好異哉?吾不得已也。(《新史學》,頁9)
這不也是在呼吁“新教育”嗎?史界革命與教育革命是二而一的事情。首先,必須重擬史書內容;第二,必須為國民而非為少數人寫史,這意味著必須普及史學教育,“以激勵其愛國之心,團結其合群之力,以應今日之時勢而立于萬國者?!?
當時的中國還沒有“國民”,要讓“臣民”成為“國民”,就得憑靠新式教育塑造“國民”意識。因此,梁啟超有理由認為,新式教育的第一要務是改變史書內容和書寫方式施行“國民教育”,否則,“聲光電化”之類自然科學知識只會培育出“世界公民”。
接下來的問題是:重述歷史應該依據何種史學原則呢?
梁啟超概述了他從西洋人那里聽來的人類“進化說”,即人類進化之公理在于“優(yōu)勝劣敗”。在任公看來,這種公理已經得到世界歷史的證明,而中國史書卻從未涉及這樣的公理:
歷史生于人群,而人之所以能群,必其于內焉有所結,于外焉有所排,是即種界之所由起也。故始焉自結其家族,以排他家族,繼焉自結其鄉(xiāng)族,以排他鄉(xiāng)族,繼焉自結其部族,以排他部族,終焉自結其國族,以排他國族。此實數千年世界歷史經過之階級,而今日則國族相結相排之時代也。夫群與群之互有所排也,非大同太平之象也,而無如排于外者不劇,則結于內者不牢;結于內者不牢,則其群終不可得合,而不能占一名譽之位置于歷史上。(《新史學》,頁16)
在今天看來,梁啟超所表述的“進化論”史觀太過粗糙,也太過質樸。但他受時代的知識語境局限,我們不必苛求。我們倒是值得注意這里出現的“世界歷史”這個語詞,因為它表明梁啟超的頭腦已經有一種世界史覺悟,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們仍然沒有對他的這一覺悟給與足夠的關注。[13]
在《新史學》中我們可以讀到:
何謂世界史的?其文化武力之所及,不僅在本國之境域,不僅傳本國之子孫,而擴之充之以及于外,使全世界之人類受其影響,以助其發(fā)達進步,是名為世界史的人種。吾熟讀世界史,察其彼此相互之關系,而求其足以當此名者,其后乎此者吾不敢知,其前乎此者,則吾不得不以讓諸白種,不得不以讓諸白種中之阿利安種。(《新史學》,前揭,頁19)
梁啟超沒有意識到,按他對“世界歷史”的這一理解,他所宣揚的人類“進化”說其實很難站得住腳。既然世界歷史就是“國族相結相排”的歷史,何以可能說“今日則國族相結相排之時代”,人類有史以來不就一直如此嗎?如果所謂歷史“進步”即一國之“文化武力”能“擴之充之以及于外”,那么,古代中國堪稱相當“進步”。問題僅僅在于,中國古人的地緣視野有限,不知道真正的世界地域有多大。但西方古人的地緣視野即便比中國古人大得多,同樣不知道整全的世界是什么樣!
基于林則徐(1785 - 1850)組織翻譯的英人慕瑞(Hugh Murry)所著《世界地理大全》(1836,中譯名為《四洲志》,約1839),魏源(1794 - 1857)編著的《海國圖志》(1843)才不僅讓中國智識人而且也讓日本的智識人與西方人在“地理大發(fā)現”后獲得的世界地理新視野接榫。
- 原標題:劉小楓:新史學、帝國興衰與古典教育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吳立群
- 最后更新: 2019-05-21 08:10:14
-
既然提起高加索人種,那何不一起談談歐羅巴人種和日耳曼人種?
2019-05-08 08:23 70年對話5000年 -
青春的顏色,叫奮斗!
2019-05-03 11:54 新時代之聲 -
西藏考古大發(fā)現:發(fā)現青藏高原首個史前人類洞穴
2019-04-20 15:04 考古 -
在菲律賓發(fā)現新的古人類物種
2019-04-12 16:42 考古 -
侵華日軍細菌戰(zhàn)又添新罪證!
2019-03-25 19:19 -
選舉產生官員是反民主的,在過去兩千多年里曾是婦孺皆知的常識
2019-03-25 17:38 觀學院 -
“今天,向40年前那場戰(zhàn)爭中的英雄和烈士們敬禮!”
2019-02-17 22:47 -
長城城磚被撬壞60余延長米,誰干的!
2019-02-05 20:23 考古 -
在中國,不管官多大學問多好,都不該忘記自己來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新時代之聲 -
塵封百年,甲午海戰(zhàn)沉船致遠艦設計圖在英國重見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們該如何紀念“三大戰(zhàn)役”
2018-12-09 12:14 觀學院 -
即使在最窮的中國面前,英國人也摔了跤,美國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新時代之聲 -
唐代公主誰也沒見過,怎么知道復原得準不準確?
2018-11-22 07:44 -
有些人一講改革開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
2018-11-21 08:18 新時代之聲 -
當年我們羨慕別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們造給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新時代之聲 -
疑似抗日英烈頭顱現身日軍老照片 日軍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愛因斯坦親筆信3.2萬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預言德國未來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
埃及發(fā)現幾十具“木乃貓”,真·喵星人占領評論區(qū)
2018-11-13 20:44 考古 -
“10人里有1人愿回中國,我們就成功了”
2018-11-02 06:58 新時代之聲 -
當年中國沒錢,但有膽子“殺出一條血路”
2018-10-30 07:28 新時代之聲
相關推薦 -
“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評論 18“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評論 73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86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84最新聞 Hot
-
“2027年起,整個產業(yè)將拱手讓給中國”
-
特朗普威脅:敢礙事,就逮捕你
-
“7年前就發(fā)現問題了,一直沒修”
-
“不如申請成中國一省” ,德國鋰企竟如此激將歐盟
-
終于換了,特朗普:我很滿意
-
要跟中國對著干?“剛果(金),別斷送發(fā)展機遇”
-
美兩員“大將”施壓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難啃的骨頭”
-
白宮找補:美國很強,不信去問伊朗
-
何君堯:建議給皇后大道、維多利亞公園改名
-
“美國自毀長城,中企憑高性價比一路高歌猛進”
-
兩國矛盾激化,阿媒突然發(fā)文:收到匿名材料,是俄軍擊中的
-
裝不裝空調,法國政客都能吵起來
-
潛入醫(yī)院裝電詐設備,騙走30萬!今年已發(fā)生多起
-
美報告炒作:中企占比近10%,“五角大樓供應鏈極其脆弱”
-
“歐洲定居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犯下種族滅絕罪”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